起飞,“高空清洁工”
7月16日,在雄安高新区未来科创城“智慧之芯”系列办公楼下,专业飞手操控六轴重载无人机进行玻璃幕墙清洁作业。
用无人机清洁大楼是什么体验?
7月16日,在雄安高新区未来科创城“智慧之芯”系列办公楼下,随着专业飞手拨动摇杆,一台重15公斤左右的多旋翼六轴重载无人机带着近百米长的水管腾空而起,向着办公楼的玻璃幕墙飞去。
低空经济浪潮下,无人机测绘、无人机喷灌等技术应用场景逐渐普及,那用无人机清洁大楼,总共分几步?
在巨大嗡鸣声中,无人机到达指定位置,地面工作人员打开高压水泵,一道均匀有力的水流沿水管瞬间升至数十米高空,通过无人机底部的喷水装置,精准喷射在玻璃幕墙上。
“这架无人机有效载荷可达30公斤,能根据需求自主规划路径,通过更换喷头完成清水冲洗、清洗剂清洁、二次清水喷洒的三步操作。”中交雄安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二部负责人周宇指着正在从上到下作业的无人机介绍,无人机续航依靠地面持续供电,可实现不间断作业,同时还有备份电池,能保障15分钟应急运行。
在大众传统印象中,高空清洁作业往往由“蜘蛛人”悬空完成,此次雄安的高楼清洁为何会选择无人机清洁?
楼层高、玻璃外墙面积大,传统人工清洁方式面临诸多难题。“以往高楼清洁,工人需在高空作业,安全风险较高,且遇到风雨天气就无法作业。”周宇说,无人机清洁既降低了安全风险,较传统人工清洁,用水量只有原来的40%左右,清洗剂使用量也节省了一半。
说话间,无人机已完成单面大楼的一半清洁任务。周宇告诉记者,这种体量的大楼如果用传统人工清洁方式,5个人需两天时间完成,而利用无人机,预计不到1天就能完工。
据了解,中交雄安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来还将把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向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方向拓展,为新区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注入动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