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赋能 为高温下的劳动者筑牢“防暑屏障”
连日来,河北持续遭遇高温天气,户外劳动者的防暑降温工作备受关注。面对持续高温,河北各地各部门积极运用智能化技术并推进设备更新升级,为暑期坚守岗位的户外劳动者筑牢“防暑屏障”。
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监控中心内,管护人员通过大屏幕密切关注湿地深处的鸟类动态。屏幕上,红外相机录制的画面清晰呈现出青头潜鸭的育雏场景。
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成年青头潜鸭正带领幼鸭在水面游动。
据了解,保护区内已部署、安装了40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采用伪装色外壳,安装在离水面0.5米的位置,既能24小时不间断捕捉鸟类动态,又不会对其造成惊扰。
在保定市竞秀区,一架搭载激光雷达+可见光+红外三模传感器的智能“巡城鹰”无人机,正在烈日高温下对该区域110千伏线路进行智能化巡视。据了解,智能无人机的应用,让覆盖范围内82条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巡视周期从30天压缩至7天,运维人员可以不再顶着烈日进行徒步人工巡线。
除了智能无人机的应用,带电作业机器人同样为一线工作人员减轻了户外作业压力。在保定市曲阳县,工作人员通过地面端电脑与遥控器即可实现远程操控带电作业机器人,其搭载的机械臂能精准识别导线并完成操作,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户外作业的强度,还提升了作业过程的安全性与效率。
带电作业机器人正在对线路进行消缺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