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衡水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交出亮眼答卷

来源:衡水新闻网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10-24 13:57:47

以“数智”之笔绘就一流营商环境新画卷——衡水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交出亮眼答卷

“十四五”时期,是衡水市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五年来,衡水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为核心驱动力,锐意创新,攻坚克难,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便利群众生活、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坚持标准引领,打造规范统一“新标尺”

政务服务标准化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无差别审批”、营造公平透明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

“十四五”之初,我市便高标准完成了行政许可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创建工作。该项工作创新性地将工业企业SOP(标准化操作规程)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行政审批领域,对事项、流程、环节、材料等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梳理与重构,共建立和实施标准高达1635项,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强、覆盖范围广、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该试点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标准委专家组的严格验收,标志着衡水在行政审批标准化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其成功实践作为标准化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全国典型案例,在首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上向全国推广,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衡水经验”。

在国家级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我市乘势而上,于2022年启动了全域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省级试点建设,推动标准化工作由市本级向各县(市、区)纵深延伸。此次扩面升级,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进一步聚焦事项管理、流程优化、材料压减、效能提升和服务规范等核心环节,致力于实现市域范围内行政许可服务的同标、同质、同效。通过不懈努力,该试点同样以高分通过考核评估,初步建成了政务服务标准化的“衡水样板”,为构建全域统一的现代化政务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改革开放,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营商环境是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为构建“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最低、时限最短”的“三最”营商环境,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以下简称“数政局”)牵头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经过持续动态清理和优化,目前市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数量已保持全省最少水平。在企业开办领域,通过深化“证照同办”改革,将13个行业的准入准营时间压缩至全省最短;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通过流程再造和并联审批,实现了全流程审批时限的全省最短。同时,我市率先推行惠企举措,免费为新设立企业发放首套印章,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对于行政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审查、评估评价等事项,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切实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

针对广大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迫切需求,我市在2023年试点基础上,于“十四五”中后期全面推行“个转企”改革。通过设立“一站式”服务专窗,开辟绿色通道,指定专人提供全流程代办、咨询指导服务,并大力推行以“极简办、智能办、马上办、满意办”为目标的“新四办”模式,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申转手续,压缩了办理时间,有效破解了“个转企”过程中“手续繁、多头跑”的难题。

聚焦民生关切,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政务服务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便民利企。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房后“办证难、办证慢”问题,市数政局主动牵头,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税务、城管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创新实施“交房即交证”改革。通过强化信息共享、优化整合流程、前置审核环节等多项叠加措施,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交房前完成相关验收备案及税费缴纳,并为购房者代为办理不动产权证书。此举使得购房者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即可领取到《不动产权证书》,一举解决了过去交房后长期无法办证的历史痼疾,为群众在办理落户、子女入学、抵押贷款等方面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目前,该项改革已在全市所有县(市、区)的新建商品房项目中全面覆盖并常态化运行。

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我市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标准地+承诺制”模式由2.0版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扩面升级。其显著特点是将实施范围从开发区园区扩展至本级行政区域内几乎所有社会投资类工程项目。通过加强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前置开展工程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并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两个阶段的所有事项实行“一次申请、统一受理、并联审批、一口出件”,极大地创新再造了审批流程,实现了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的审批速度。据统计,2024年全市通过该模式完成的项目达43个,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的平均用时大幅缩短了约70天,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强化数字赋能,塑造智慧政务“新形态”

数字政府建设是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引擎。

“十四五”期间,我市双管齐下,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方面,持续深化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建设,以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通过强化数据共享、推行在线核验和告知承诺制、深化电子证照应用等举措,大力推进“免证办理”,切实提升了“一网通办”的能力和体验。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共认领政务服务事项21570项,除法律法规规定不宜网办的事项外,网上可办率已达到100%,累计产生办件量超过41.6万件。特别是电子证照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县两级已有2583个事项的办事材料与电子证照关联,396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了在办事过程中的“免提交”。

持续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归集共享与开发利用。我市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向全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归集相应主题数据,努力打破“信息孤岛”。截至“十四五”末,已累计归集包括电子证照数据1550万余条、信用数据3.5亿余条、生态环境数据21.3亿余条、卫生健康数据40.3亿余条、应急管理数据1.1亿余条在内的海量数据资源。

这一庞大而丰富的数据底座,为开展大数据分析、实施精准监管、优化公共服务、辅助科学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为“数字衡水”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数据活力”。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