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丨“杂技之光”闪耀世界

来源:今日渤海网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10-09 13:59:48

“杂技之光”闪耀世界

——从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看“吴桥杂技”品牌影响力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让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成为热门“打卡地”,“双节”期间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图为杂技艺人在表演“十景杂耍”。

10月8日,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圆满完成各项活动,落下帷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与此次国际盛会,不仅展现了世界顶尖技艺,更系统呈现了吴桥杂技的创新成果与传承密码。这场与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戏节、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并称“世界三大杂技赛场”的艺术盛宴,成为“吴桥杂技”树立并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文化溯源——

千年积淀构筑品牌根基

品牌的生命力源于文化根脉的深度。“吴桥杂技”品牌的厚重底蕴,既藏于历史长河的积淀之中,更显于世代相传的技艺坚守,这为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回家”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1958年,吴桥县东宋门乡小马厂村魏晋南北朝古墓出土的壁画中,马戏、肚顶、转碟等场景栩栩如生,印证了彼时吴桥杂技已形成成熟表演体系。向更早时追溯,古冀州流行的“蚩尤戏”经汉代演变为“角抵戏”,是中国杂技的雏形之一,为吴桥杂技注入了原生艺术基因。这种历史延续性,让吴桥杂技在漫长发展中逐渐凝练出“惊、险、奇、绝”的特质,成为区别于其他艺术流派的鲜明标识。

自然环境与人文交流共同塑造了吴桥杂技品牌的独特品格。

吴桥杂技源于生活,历史上的先民将锅、碗、桌、椅等生活用品转化为表演道具,创造出“转碟”“蹬大缸”等接地气的经典节目。

大运河的贯通成为杂技技艺传播与创新的纽带。大运河畔,仿佛仍回响着祖辈传下的那首歌谣:“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艺人们沿运河“走码头”,足迹遍布至国内,在吸收北京天桥等市井文化精华的同时,融入戏剧程式、曲艺叙事与西洋马戏技巧,形成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明清时期形成的“九月庙会”,更成为各地艺人切磋技艺的平台,促成了吴桥杂技与河南东北庄杂技的融合,奠定了杂技武术、杂耍、驯兽、魔术四大门类的基础。

传承体系的完善为品牌延续注入了不竭动力。“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这首广为流传的民谣,道出了吴桥杂技的“全民根基”。从“世界现代马戏之父”孙福有创建“中华国术马戏团”巡游世界,到新中国成立后吴桥艺人指导全国70多个杂技团建团,“没有吴桥不成班”的佳话彰显了其行业影响力。

如今,在这座运河畔的小城,17个杂技专业村、137个杂技演出团体、3万余名相关从业者,成为锻造“吴桥杂技”品牌的中坚力量。

更让人欣喜的是,自2006年“吴桥杂技”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来自各方的保护力度持续加码:吴桥杂技博物馆通过科技手段让明代杂技图景“动”起来,并融入活态展演,建立起“杂技活态档案馆”;吴桥普查登记73项县级非遗项目,抢救性记录失传节目,为杂技艺术增加了珍贵的文化库存;国家级武术与杂技(沧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创建将推动吴桥杂技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为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节会赋能——

国际平台激活品牌活力

如果说千年积淀是品牌的“内功”,那么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则是品牌走向世界的“阶梯”。历经38年发展,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成为“吴桥杂技”品牌价值放大的强力引擎。

节会规格的升级奠定了“吴桥杂技”品牌的国际定位。自1987年举办以来,艺术节设立的“金狮奖”成为国际杂坛的顶级荣誉,吸引全球顶尖团队竞逐。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启动活动、闭幕式及所有赛事活动均设在吴桥,这种“回家”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回归,更是品牌与发源地的深度绑定。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参演团队参加,让吴桥杂技的国际影响力从节会现场延伸至全球舞台。

内容创新让传统品牌对接现代审美。面对娱乐方式多元化挑战,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推动节目从单纯“炫技”向“艺术表达”转型。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推出的主题杂技秀《梦·吴桥》,以独特的编排和精彩的表演,让每位观众都沉醉于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约。演出围绕“杂技之乡”——吴桥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以微电影衔接,设置杂技青年小桥主线人物,全方位展示吴桥深厚的杂技历史底蕴和时代风貌。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带来的《凌云志—双人钢丝》、河北省杂技团与沧州杂技团联手打造的《祥狮跃九州》等作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生动诠释了传统品牌的创新潜力。

◆长效发展——

多维协同夯实品牌未来

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需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展现的不仅是吴桥杂技当下的辉煌,更勾勒出“吴桥杂技”通过教育传承、政策保障与跨界融合实现品牌常青的长远布局。

完善的教育体系持续培育品牌接班人。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历经40年发展,已改变“师徒相授”“团带班”的传统路径,探索形成“科学训练+文化素养”培养模式。学校与多所机构组建职业教育联盟,出版中小学杂技读本,推动“杂技进校园”,目前3万余名本地学生实现“人人有一手”,700余名外籍留学生成为品牌的国际传播者。这种从基础教育到职业培养的全覆盖体系,既保障了杂技技艺传承的专业性,又为“吴桥杂技”品牌注入了年轻化、国际化的新鲜血液。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保障品牌活力。吴桥县先后出台《吴桥县杂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多项政策,设立产业引导资金,实施演员奖励、创作激励等七项扶助措施,为品牌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在市场运作上,通过复原“九月庙会”、举办杂技欢乐汇等活动,再现拜师收徒、非遗集市等原生态场景,让游客从“看杂技”升级为“品文化”。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期间,交通配套的升级、民宿与美食产业的联动,更推动吴桥杂技从“流量”向“留量”转化,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

文化融合拓展品牌发展边界。吴桥杂技正打破艺术门类的界限,实现多维度跨界发展:与大运河文化深度绑定,杂技节期间举办的“大运河非遗联展”,讲述杂技沿运河走向世界的故事;与科技融合,通过声光电技术赋能舞台表演,让传统技艺更具现代感染力;与城市发展结合,以杂技为核心打造大运河特色文化节点城市,使品牌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标识。这种融合发展的思路,让吴桥杂技从单纯的艺术表演,升华为涵盖文化体验、城市形象、产业集群的综合品牌。

“吴桥杂技”品牌的建设之路,是传统文化在坚守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的生动缩影。千年积淀的文化根脉是其立身之本,国际节会的平台赋能是其扬名之径,而保护、传承与产业融合则是其常青之基。当“金狮奖”的光芒再次照亮运河之畔,吴桥杂技不仅向世界展示着“真功夫”的魅力,更书写着中国传统文化品牌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传奇。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