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以党旗领航,向田野作答

来源:全保定网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10-09 13:55:54

涞源县南屯镇阳雀湖辣椒高标准种植基地里,铺展一幅丰收画卷。

103日,蠡县南庄镇南庄村西边的千亩青储玉米田里,收割机轰鸣作业,翠绿秸秆瞬间被切碎,通过传送带送入运输车,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发酵香气。

南庄村党支部2022年牵头成立合作社,将村民零散土地整合连片,实现统一种植管理,依托当地牧场需求,引进窄行密植品种。

村党支部书记李全友算了一笔账:农民自种每亩年收入约1100至1200元,入社后不仅有1300元保底收入,还能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二三百元分红,每亩实际到手1500至1600元,既增收又省心。

如南庄村这般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如今在保定大地已成燎原之势,随着探索的深入,成效愈发显著。

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无声回应着时代的叩问: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粮仓”怎样变“钱仓”?

当党旗飘扬于基层一线,答案早已深植于泥土。

从整合碎田的“土地社1.0”,到全链服务的“农服社2.0”,保定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笔,在广袤田野间奋力书写“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农业大发展”的新路——乡村振兴的希望,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为农民脸上的笑靥。

从“合地”到“合心”,党旗引领聚散成拳

“只要长出苗,肯定赔不了!”安国市东崔章村种植大户郭建桥的底气,源于农服社“保底+分红”模式稳稳兜住的农民切身利益的“安全底座”。

破解“谁来种地”的困局,核心在于党组织凝聚散弱力量。保定以村党支部直接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破题,构建“村集体+农户+经营者”利益共同体。

起步的质疑,在党组织细致入微的工作中悄然消融。博野县董庄村杨建忠老汉曾紧紧攥着自家的3亩地不愿放手。

“网格员、村干部一趟趟上门讲政策,算长远账,还贴心地把他的地调换到路边好位置。”杨占涛笑道,“现在他数着分红乐呵呢!党组织的公信力,是破解分散经营的金钥匙。”

从“合地”的土地社到“合心”的农服社,是服务的升级,更是道路的深化。“农服社敞开大门搞服务,不管是托管户还是自种户,花1块钱就能享受现代化农业服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生命力更强了。”定兴县南大位村党支部书记郑林亭道出土地社迈向农服社的升级逻辑。

蠡县南庄镇的探索,突出党委协调、集约服务,让小农户“融进去”——镇党委创新领办农机、饲草2个协调合作社,统筹服务9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未入社农户提供耕、灌、防、收全套服务,收费比市场价低近30%。

“农忙互通有无,解决燃眉之急;实惠服务到地头,聚了群众的心。”南庄镇党支部书记何晓阳说,农服社让乡亲们更紧密地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从“粮仓”到“钱仓”,产业链激活土地新动能

规模经营,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生产困境。

博野县董庄村合作社与“国家队”中化集团紧密携手:统一采购优质麦种,签订高价回收协议。

“规模化带来了议价权,麦收时收割费从散户的七八十元一亩,压到了25元!”杨占涛细数增收账。投入200万元建成的烘干仓储中心,更让粮食在晾干环节每亩再增收500元。增收的账本里,记下的是经济效益,更是稳粮安农的政治担当。

博野县北小王村的田野,已成为河北农大“三结合”的生动课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在此扎根,农大专家团队20余次深入田间,科学选种、精准规划,引入先进播种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守护幼苗成长。

机制创新,激活集体“统”的功能,更破解“集体空壳化”难题。合作社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稳固的利益连结。

“产值的5%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佣金,扣除种植成本,剩余净利润的90%分给社员,6%作为村集体收入,4%作为农服社公积金和公益金。”定兴县仪封村党支部书记赵民强介绍,“轻运营、高效益,农服社联农、富农、强集体的‘金纽带’越拧越紧。增加的村集体收入,直接反哺乡村治理!”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产业链的延长、价值链的跃升,正不断延伸着传统农业的边界。

涞源县南屯镇阳雀湖辣椒高标准种植基地里,铺展一幅“红火产业”画卷。“支部带头攻坚,5天拿下545亩地,3天办好关键手续!”南屯镇镇长张静介绍项目落地的“加速度”。依托“阳雀湖”品牌,涞源辣椒已直供盒马、山姆等高端商超和知名餐饮供应链,未来将按照农文旅结合模式延伸采摘、研学等新业态。

今年7月初,基地一期400亩地喜迎丰收,日均采摘超2.5万公斤,总产值1200余万元,带动5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现在在辣椒基地打工,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和在工厂打工没啥区别!”南屯镇村民孙大军喜悦地说。

增值的魔法在各地田野间上演:阜平县大柳树村“种植+加工+销售”融合链,让每公斤4元的杂粮身价倍增至6元;安国市西寇村,旧校舍蜕变的“祁玳”挂面工坊,抖音播放量突破200万;博野县北小王村与傲禾农业签下天缨辣椒、荷兰15土豆、彤樱147胡萝卜订单,火红的收获季有了“铁保障”。

土地入股拿“租金”、合作社务工领“薪金”、享受分红得“股金”、集体福利享“惠金”——土地,还是那片世代耕耘的土地,但希望的幼苗正破土而出,茁壮参天。

从政策扶持到“科技增粮、人才返乡”,乡村孕育新希望

科技新犁,深耕合作社丰收底气。

在蠡县南庄村合作社,“黄金粮MY73”耐密品种配合宽窄行密植、浅埋滴灌、无人机追肥,500亩示范方增收15万元,密植青贮玉米亩产达3.8吨。

安国市东崔庄村探索“智慧”匹配:精准建立土地数据库,“筑巢引凤”吸引职业经理人,实现“地”与“人”精确对接;结合药材倒茬,推行“粮药轮作”,“一田一价”让土地休养生息的同时创造最大价值。

最动人的乡村振兴画卷,总在游子归乡的步履中描摹。曾在石家庄管理千亩农场的祝旭光,毅然放下成熟的事业,回到家乡博野县北小王村,参与创建起土地社和服务社。

当全县首台智能籽播机轰鸣着驶入田间,测土配肥中心让土地吃上了量身定制的“营养餐”,沃源农服社的服务覆盖周边20余个村庄——亩均增收超百元的喜人数据,无声丈量着一位“领头雁”唤醒一片田野的力量。

“互利共赢是核心。”安国市西北马村种粮大户孙鹏深有感触,“从几十亩到上千亩,靠的是吸纳种粮能手、返乡能人,匹配岗位。人和土地找到平衡点,农业才能真正挣到钱。免费植保、内部价农资、‘三夏’工作站、无人机培训……我们想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农业这片天地,大有希望!”

回望这片田野的变迁,土地权属未曾改变,但经营方式已然重塑——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浪潮,正改写耕作格局;农民的身份未曾改变,但增收的渠道豁然开朗——“租金”“薪金”“股金”“红利”,多元活水汇入家门;农业的根基未曾改变,但产业的形态焕然一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价值链节节攀升。

目前,全市有1495个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入社土地75.3万亩。从整合分散土地到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从单一种植到链式融合发展,保定的实践清晰勾勒出一条路径:以坚强村党支部为“火车头”,土地合作社探索新模式,农服社打破服务边界,新质生产力“下乡”绘就共同富裕美好图景。

北小王村智能农机的轰鸣声,奏响现代农业强音;西寇村挂面让家乡味道“香飘全国”,产业延伸引领致富……这一幅幅生动的田野画卷,正是基层党组织以实干回应时代之问的铿锵答卷。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