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参北斗 向未来丨③ 北斗+农业:精准作业 赋能智慧农业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9-21 16:39:57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轻点指尖间链云端",《参北斗 向未来》,今天走进沃野田畴,看"北斗+"如何赋能河北智慧农业,助力精准高效农业生产。

image.png

在邢台宁晋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粮食产业示范基地,这个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机,正在给农田里的玉米进行 "健康检查",一台无人机半天就能完成500亩地的巡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李谦:

我们是利用北斗精准定位,然后实现田间精准的巡检,然后是巡检之后如果说田间发生倒伏或者是病虫害的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把精准的位置信息(经过处理以后),传给我们的无人植保机,这样可以实现协同作业,达到一个精准施药的效果。

依托北斗实现的厘米级定位,能让无人机农药喷洒的重叠率误差小于 5 厘米,效率也能达到人工的 10 倍以上。不止无人机,农机装上北斗后,种田也变得更轻松了。在基地工作了十几年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崔永增研究员说,过去种地靠经验,播种行距参差不齐,自从给农机"铁骑军"装上了北斗导航系统,精量播种的难题迎刃而解。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崔永增:

你像原来假如说我这里面一块地,我不用北斗人可能播9行,但是我用了导航以后呢,我可能播10行,多出来一行,产量提升度在这,咱们航拍的时候看这个玉米特别直,一条线一样。

农业机械装上"北斗芯",就像拥有了 "数字眼睛",播种、旋耕、收割的误差都能控制在0.5至0.6厘米之间。而随着播种均匀度、密度的提升,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也更充分,产量能提高5%-10%。

目前,基地里的6台农机都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农机-北斗-智能"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北斗导航精准定位、精量播种和"耕种管收"的全程自动化作业。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崔永增:

在手机上有一个APP,我在手机上也可以设置拖拉机的一些参数、作业标准,我就是在家里面,就可以(实现)一键启动或者一键熄火,它就实现了智能无人化作业,像播种的话,原来一天也就是120亩,当然这还是小的拖拉机,现在基本上能提高到200亩。

村民:

以前总以为这北斗是天上的高科技,没想到今天走到农田里边了,对咱这种地的(农)机手有很大的帮助。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而这些高效应用背后的技术支撑,还得从一个方盒子说起。

中电科卫星导航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副主任 李明:

这个方盒子就是咱们北斗高精度的一个精量播种控制终端,它主要是应用在小麦、玉米还有谷物播种这个环节,主要是实现这种电驱、电控、电机,应用在传统的农业机械(领域),可以实现播量的控制和株距的精准控制。

中电科卫星导航运营服务有限公司研发部副主任 董晓宁:

这个天线它是放在这个驾驶室或者驾驶室外面,接收信号之后,通过传到咱们这个北斗定位模块,计算出来这个终端的一个位置,能精确地去定位到播种机。

目前,我省邢台、沧州等多地正在积极推进北斗导航辅助作业,实现农机调度便捷化与播种、施肥、收割等精准作业,越来越多的北斗技术在河北的田间地头"落地开花"。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加装北斗定位系统的农机约12万台,相比于传统农机,能提升20%至30%的作业效率,每亩地节约种子近20%,节省肥料30斤左右。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二级主任科员 张雪竹:

我们将加快北斗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进一步拓展丰富"北斗+智慧农业"场景,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