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场景创新 赋能产业⑩丨轴承有了AI质检员

来源:长城网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9-20 13:38:13

在河北省馆陶县轴承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曾常年借助放大镜和游标卡尺,仔细检查每个微型轴承的瑕疵。如今,这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正被AI质检员接替,机械臂快速取放轴承,高清相机捕捉产品图像,人工智能算法实时分析判断。

“检测一个零件就花几毛钱,比人工成本低多了。”河北八环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庞礼虎表示,现在企业的目标已经瞄准欧美市场。而竞争高端市场的底气,源于馆陶县打造了轴承共享检测平台,引入中国科学院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智能化检测设备正推动当地产品品质加速提升。

技术人员探讨利用AI设备进行轴承外观检测。

馆陶县有着“中国轻工轴承之乡”的称号,当地生产的微型轴承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玩具、机器人等领域。然而此前却长期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

“因为质量检测不过关,馆陶轴承被‘锁’在中低端市场,甚至‘论斤卖’。”陶都国控产业投资(邯郸)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馆陶县轴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冰告诉记者,“国外同类精密轴承价格能卖到上百倍,而馆陶产品很难进入要求严苛的欧美高端市场,产品利润率也很低。”

“问题就出在检测环节。”庞礼虎解释说,“轴承尺寸多,还有防锈油等反光干扰,普通机器检测容易误判。高精度的轴承自动检测设备价格基本在上百万元,馆陶大多是小微企业,负担不起,而且也没人会维修和调试。”

长期以来,当地企业只能依靠工人用放大镜和卡尺一个个检查,效率低,漏检率高,大约10个不达标的轴承就有1个会被漏过,所以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转变始于河北省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三年行动的实施。省科技厅指导馆陶等区县围绕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挖掘产业集群共性需求,将场景打造作为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举措。

解题的钥匙就在于“场景换技术”。为提升微型轴承检测智能化水平,馆陶县注册“馆轴”区域品牌,组建馆陶轴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产业资源,由规上轴承企业牵头,引入中国科学院等机构提供的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建成馆陶轴承共享检测平台。

在共享检测平台,高精度的AI检测设备对所有轴承企业开放。AI质检员能实现360度无死角检测,精度达到微米级,一分钟检测轴承超60个,是人工检测效率的十倍以上。

最关键的是,AI算法经过海量数据训练,能清晰分辨什么是油污反光,什么是真正的划痕,误判率极低。

孙冰告诉记者,馆陶是全球微型轴承的集中产地,能接触到海量、真实的应用数据和缺陷样本。对技术方来说,馆陶不仅是市场,更是技术的“试炼场”,在不断地检测与纠正中,能快速完善算法,让技术更快迭代升级。

与此同时,馆陶县财政拿出5000万元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优先投资在本地落地的AI检测项目。“对技术方来说,获得了启动资金和稳定的客户市场;而对馆陶县来说,我们引入了高科技企业,解决了产业发展痛点。”孙冰介绍。

共享检测平台运行以来,推动当地产业升级成效显著。“检测报告清清楚楚,最近一批货,客户反馈良品率是历来最高的。”庞礼虎说,产品质量提升也引来了高端客户的青睐,这段时间,他正忙着和德国的客户接洽。

孙冰告诉记者,通过打造“馆轴”区域品牌,整合产业资源,当地轴承产业正在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馆陶县轴承协会副会长庞书良介绍,今年以来,馆陶组织力量梳理和挖掘,全县200多家轴承产业链条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共性需求,最终将集群发展定位高档精密微型轴承方向,以县轴承园区为场景载体,打造“馆轴”品牌,以集群整体需求和配套政策吸引汽车、医疗器械及机器人轴承等龙头企业和先进技术对接落户,最终实现当地企业、技术方和地方产业发展的共赢。

“馆陶轴承产业的‘智’变,为河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样本。”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处长杨玲表示,省科技厅正指导各地围绕特色产业共性需求,打造应用场景,吸引全国优秀科技企业开展合作,让前沿科技在产业沃土上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