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社区治理新模式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9-06 17:45:23

“以前一有事儿,总想着找社区,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自己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和社区社会组织能解决不少问题。人人能参与、人人有用处,感觉自己也是小区‘主人翁’了。”家住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的居民王艳东讲述着社区治理带来的新变化。

这场从“要我做”到“一起做”的转变,源于容东片区对国内外先进社区治理模式的学习与转化。2024年,在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统筹部署下,容东管委会选派骨干赴先进地区培训学习,结合新区“两级管理、三级服务”工作要求,以党建为引领,激活多元社会力量,开展了一场“小政府大社会”社区治理新模式的实践。

容东片区。

党建引领筑根基

培育多元力量,激活一池春水

“社区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必须把群众动员起来、把社会力量凝聚起来。”容东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借鉴成熟经验,容东首先从强化党建引领入手,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让多元社会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军”。

社区社会组织就是社区治理的一股重要力量。对于非正式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容东片区明确其接受容东管委会内设局办业务指导,日常工作由社区党总支领导,确保方向正确。社区社会组织带头人原则上从社区“新乡贤能人”中选拔,且必须是党员,既保证了队伍的公信力,又能更好地统筹协调工作。

老人们在东西里社区活动室内健身娱乐。

“老年人可以下棋、跳舞、打乒乓球,孩子们可以练习书法,这些社区社会组织成为融洽邻里关系的‘黏合剂’。”容东片区东西里社区工作人员说。

容东片区东西里社区以“汇课堂”品牌为依托,针对儿童、青年和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创建“育苗课堂”“青研学社”和“老年大学”等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大大增加了居民之间的黏性,交流机会多了,矛盾摩擦就少了。”东西里社区工作人员说。

截至目前,容东片区已组建以社区党员为带头人、群众为主体的文体类、互助类等社区社会组织116个,这些社区社会组织通过组织化、规范化团体活动,让居民实现自治、参与共治。

此外,针对社区专业服务短板,容东片区以党员社区工作者为法人,以党建引领整合社会资源,聚焦养老、托育、文化服务等领域,注册成立1家新区级、6家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非组织凭借专业优势,有效弥补了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缺口。

机制创新破难题

搭建共治平台,凝聚治理合力

在兴安社区旭日庭小区,提起吴引河,居民们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作为小区的楼门长,他也是“悦容”志愿服务队里的“骨干”。“小区是咱们共同的家,环境好了,住着才舒心。”吴引河说。

他带头清理垃圾、排查隐患、化解危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志愿服务。受他影响,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让社区更加安全、温暖。

兴安社区旭日庭小区居民吴引河(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力量有了,关键要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让大家能参与、愿参与、善参与。”容东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培育多元社会力量的同时,容东不断创新机制,通过资源共享、能力互补、服务协作,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治理,形成“共治”合力。

在志愿服务领域,容东片区创新推出“暖心共治”机制,积极拉动“党建联建单位”“疏解企业职工”“回迁群众” 等群体加入“悦容”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区治理。同时,探索“互助式志愿服务”机制,联动社区商户,打造“志愿服务积分—积分兑换商户优惠—商户享受社区服务”的志愿服务循环圈,让志愿者有激励、商户有收益、社区有活力。

在“暖心共治”机制推动下,容东片区“悦容”志愿服务形成涵盖环境维护、治安巡逻、人民调解等10余个领域多元志愿服务矩阵。现已实名注册志愿者13311人,骨干力量3000余人,志愿服务力量成为社区治理中最广泛、最活跃的参与主体。

为汇聚更多公益力量,容东片区创新“公益共治”机制,一方面链接省内外公益基金,扩大公益参与治理“朋友圈”;另一方面搭建社区“公益平台”,发动企业、商户、居民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容东片区首批发动10余家新区企业和5家社区商户,助力社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正式注册的民非组织,容东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场地支持等方式,为其发展提供空间。在政府的支持下,春风、爱睦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民非组织累计承办容东片区文化、体育、为老服务等6个重点项目,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专业。

成效共享惠民生

构建治理新格局,绘就幸福画卷

8月24日傍晚,在河西社区博雅庭小区的广场“大碗茶影院”开始了。居民围坐在一起,边喝茶边看电影,还有社区工作人员给老人量血压,社区能人帮居民磨菜刀、修理自行车……

当幕布收起,茶香未散,“民情茶话会”正式开场。社区工作人员拿着本子,把居民反映的“小区地砖破损了”“楼道扶手松动了”“想在树荫下添几个椅子”等问题记了下来。群众身边的问题,在轻松的氛围中被收集起来,一一落实解决。

河西社区博雅庭小区“大碗茶影院”。

“小政府大社会”的社区治理实践,正在让容东片区发生深刻变化,多元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治理主体更多元、方法更创新、效能更显著,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治理主体从“单一”到“多元”,群众从“旁观者” 变为“参与者”。如今的容东片区,社区社会组织凝聚着乡贤能人,悦容志愿服务汇聚着疏解人群,慈善基金集聚着社会力量,政府、市场、企业、居民形成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的良好局面。

——治理方法从“传统”到“创新”,民生实事从“难办”变为“好办”。半年多来,容东片区创新推出“小院会客厅”“大碗茶影院”“民心恳谈会”等机制,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收集群众诉求,快速推动解决“共享花园”“便民座椅加装”“车棚加装照明”等各类民生实事120余件。

——治理效能从“提升”到“提质”,社区从“管理” 变为“服务”。社会组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政府和居民沟通的“桥梁”,在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在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深化‘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让政府更高效、社会更活跃、群众更满意,逐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容东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行走在容东片区大街小巷,处处能感受到“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带来的活力与变化,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