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观察】面积亩产总产“三增长” 解读河北夏粮丰收密码
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日前公布:河北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夏粮播种面积、亩产、总产量三项指标全都保持了增长,特别是亩产,位居全国第三。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三个增长"从何而来?
数据显示,今年河北省夏粮播种面积3429.6万亩,增长0.4%;亩产446.4公斤,增长0.7%;总产量1530.9万吨,增长1.2%。
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处长 邵广华:
2025年全省的夏粮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继续保持一个"三增长"的态势,总产量达到了306.19亿斤,创了历史新高。在全国25个夏粮生产区域中,我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的第五位、第三位和第四位。
夏粮生产再获丰收,首先靠的是现代农业科技。近年来,河北在12个小麦整建制推进县、39个小麦"亩产跨千斤"示范县开展高产创建;同时,强化新品种选育,培育出"马兰1号""衡麦30"等节水高产小麦品种,以及"冀麦U68""藁优5766"等一批品质性状优良、适应性强的强筋小麦品种。
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 郭进考:
今年我们河北省战胜了这个干旱高温,夺得了小麦丰收,可以说来之不易,而且今年我们在保定小麦高产田达到了869.93公斤,创造了河北省单产最高记录。
今年我省还全面推广精准种植管控、精准水肥调控、精准绿色防控的"三个精准"技术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邢台100多万亩优质强筋小麦,亩产比去年增加30公斤以上。
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 郭进考: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四新"融合,推动了我们河北省的小麦单产不断地提升,获得了丰收,是很关键的。
今年河北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的第二个助力,来自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4年,全省累计安排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540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9%。
邢台市宁晋县科优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柳义龙:
农田耕种条件好了,庄稼长得也好,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收完小麦种玉米,一茬接一茬。
政策保障有力,也是今年河北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的一大助力。为将"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今年我省农业部门联合千余名市县技术骨干、4.5万名村级农技员,穿梭在田间地头,开展全过程、全环节联合攻关指导,确保一喷三防等农业管理技术落地见效。
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防治科科长 李娜:
全省小麦一喷三防,喷防面积达4639万亩次,实现了冬小麦的喷防全覆盖,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了5%以下 ,有效保障了夏粮的丰产丰收。
衡水市冀州区种粮大户赵树华就是政策受益者。上半年降水偏少,但是他种的1000亩小麦,产量不减反增。
衡水市冀州区种粮大户 赵树华:
这多亏了农技人员,每到关键时候,他们就来手把手地教,特别是一喷三防那会儿,看着苗情配药,配得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此外,我省坚决用好国家各项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今年累计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8.3278亿元,统筹中央资金3.13亿元支持农业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购置使用高性能农机装备。今年麦收季,全省小麦机收率达99.9%,机收损失率降至0.81%,优于国家提出的1%的减损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