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8-14 16:14:30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丨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我省20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

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近日,邢台市南和区小博士第三幼儿园托育班,保育师带领孩子们做游戏。

7.7万套棚改安置房已建成交付;新增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站点320个,开通线路60条;建设改造完工农村公路2872.2公里……今年上半年,我省20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多项工程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部署20项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夯实就业之基,筑牢民生之本

6月24日,一场“入企探岗”直播,来到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盾石磁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

“直播间的朋友们,这儿是公司的测试车间,环境整洁,招聘的电器测试员就在这儿工作……”鹿泉区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企业负责人一起,带求职者云参观企业生产环境,实时解答相关问题。

一个小时的直播,累计观看量1.3万人次,为企业推荐了23名求职者。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千方百计稳岗扩岗。上半年,围绕就业促进工程,全省开展创业服务27.3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15.98万人。

日前,我省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二十一条措施》,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唐山市布局“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重点开展政策宣传、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9项工作,让就业岗位“通村(社区)入户”,将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立足县域产业与务工群体特点,衡水市在零工超市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零工市场,构建县乡村三级灵活用工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成23个零工市场,累计服务企业3123家,提供就业岗位16751个。

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中之重。

以“攻坚促就业奋进创未来”为主题,7月至12月,我省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提供政策落实、实名登记、职业指导、招聘对接等全方位就业服务,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通过举办招聘会、访企拓岗等,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500余场次,参加单位3.6万余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累计80余万条。

我省做实做细做优“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质扩容工程,带动更多妇女实现稳定就业。

上半年,全省选树五星级“河北福嫂”301名、“河北福嫂”进京津基地100个,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乡村)活动6483场。

今年以来,京冀两地有关部门推进“不住家”保姆新型家政服务模式,让很多“河北福嫂”在北京有了“家”、稳了心。

盯紧关键小事,回应群众关切

夏日傍晚,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怡静园小区的休闲小广场上,居民们坐在一起纳凉。住了20多年的秦俊霞笑着说:“现在小区大变样,越住越舒心。”

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怡静园小区,小修小补,治标难治本。维修破损道路、更换健身器材、安装监控、修缮小区大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升一套组合拳下来,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民以居为安。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步伐,目前列入计划的585个城镇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改造。

住房、上学、看病等,都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关键小事”,反映着最真实的民生需求。

全省开展就医购药便民服务工程,截至6月30日,已开展预约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共403家,且已全部接入“河北智慧健康”平台。符合条件的70家公立三级定点医疗机构、497家公立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已开通运行“一码付”。

我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和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工程,今年计划完成新建、改扩建100所义务教育学校,截至6月30日,97所学校主体已完工。已累计完成1102.6万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并同步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关乎民生、连着民心。各地扎实做好“一老一小”民生保障,让他们的“幸福刻度”可触可感。

每天7时50分,石家庄市长安区居民王晓娜将1岁多的女儿沫沫送到善育托育园。“家里老人年龄大了,请了三个月的育儿嫂,带娃效果也不是很好。”几个月前,她还在为带孩子发愁。

经人介绍,又通过一番挑选,她把孩子送到离家不远的善育托育园,每月费用1000元左右,一个老师负责照顾两个孩子,让她很放心。

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设施完备、服务优质的普惠托育机构,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

“最柔软群体”得到呵护,幸福“夕阳红”也变成现实。

我省制定2025年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补贴范围和标准。

深州市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为32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量身打造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穆村镇穆村村民郑胜满说:“现在上厕所、上下台阶都很方便,这个改造真是太贴心了。”

关注特殊群体,兜牢民生底线

残疾人是特殊群体,需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

我省连续7年把精准助残服务工程纳入20项民生工程,不断满足残疾人群体康复、就业、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需求,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在6月21日举办的河北省残疾人就业洽谈会上,京津冀三地162家企业提供岗位2000余个,500余名残疾人现场求职,3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情系困难群众、残疾人、妇女等,我省进一步织密织牢特殊群体社会救助网络。

今年以来,我省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累计完成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171036例、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142936例,实现建档立卡孕妇应筛尽筛。低保特困“两癌”患病妇女救助工程已通过银行将救助资金拨付到880名救助对象个人账户。

点点萤火,温暖童心。在河北,3.48万名“爱心爸妈”用点滴付出编织成温暖的守护网,让无数留守困境儿童重新找到“家”的方向。

我省持续开展“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一大批志愿者、社会组织与特殊儿童及家庭结成帮扶对子8700余个,开展关爱服务活动5500余场。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宽城满族自治县民政局、泊头市民政局、石家庄市民政局等4家单位入选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揭榜挂帅单位,助推我省构建起更完善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

一件件民生实事,为百姓幸福加码,让群众生活升温。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河北将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前进,答好一张张民生答卷,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