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越多、收益越多,河北400余家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
减排越多 收益越多
我省400余家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的一个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我省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按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今年将400余家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
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的有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8个行业。2021年7月,我国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市场,具体交易标的为碳配额,最初覆盖火电行业,今年扩围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碳配额是指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规定时期内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额度。2019-2023年度,我省90家发电企业纳入配额清缴范围,2019-2022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100%,2023年度除1家企业涉司法冻结外,其他企业均完成配额清缴。截至目前,我省基本完成发电、钢铁、水泥企业2024年度报告核查工作。
“近年来,我们持续提升环保治理水平,减排成效明显,去年通过出售多余的碳配额获得了7700余万元收益。”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建德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将收益又投入到新节能项目,形成了减排—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是环保绩效A级企业,2021年以来,扎实推进煤电机组节能改造,相继完成烟气余热回收、燃烧器优化等技改项目。崔建德说,公司2024年累计供电煤耗较2020年降低5.5克/千瓦时,年均节约标煤3961吨,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0300吨。
“减排越多、收益越多,全国碳市场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三级调研员蒋卫宁介绍,我省对重点排放单位集中开展了碳减排专项服务行动,组织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从细化管理机制、实化数据质控、优化工艺流程等方面,帮助企业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升参与全国碳市场履约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