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我从雄安来,追寻考古梦”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7-21 15:40:23

7月4日,考古探掘工项目实操环节比赛现场。

火辣辣的日头炙烤着川蜀大地。

李蕾蹲跪在探方内,俯身仔细观察着土样,然后迅速趴在小凳子上一笔一画地做着记录,黄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顾不上擦拭,他又迅速放下笔,抓住烫手的探铲站起身来,向一旁的探孔奋力探去……

这是7月4日,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现场的一幕。

作为中国文物行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技能赛事,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293位文物技能高手在四川省泸州市同台竞技,分别在6类项目中尽显其能,参赛选手均是各地选拔出来的精英。

当天,考古探掘工项目进入实操环节。不同于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等文物修复项目,该项目实操环节是在野外露天探方内进行,时长达13个小时,由考古勘探与探方发掘两部分组成。进入该环节的45名参赛者要根据地形地貌综合研判,找准定位,确定探孔位置,要根据不同土质、土色、包含物等因素划分堆积单位依次发掘……这一环节,考验着考古探掘本领,也考验着身板儿。

39岁的李蕾,已算不上太年轻。然而,从文物考古角度而言,39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沉下心,就像在雄安开展考古发掘那样,全神贯注、规范操作、竭力探寻。”烈日下,李蕾手握探铲心中默默地说。

从2007年参与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到2010年参与河北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再到2011年从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因爱好而进入文物行业,再到2013年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参与考古发掘工作……18年来,他奔走在多个田野考古工地,先后参与30余项文物考古项目。

“我不是考古科班出身,渴望扎根一线从头学习。”采访中,李蕾这样说。

32岁那年,迎来新挑战。那一年是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设立雄安新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考古机构组成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同时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正式成立,李蕾成为第一批驻站考古人。

雄安新区敞开怀抱,给扎根于此的年轻人舞台,让他们在画卷上尽情挥洒汗水和才智——

从参与张六西遗址、东小里—白龙西南墓地、南阳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到参与制定河北省田野考古发掘标准化建设标准,到贯彻践行考古前置的“雄安模式”……

“三百六十行,行行可出彩。在雄安考古中,我们见证了李蕾等年轻人的艰苦付出和快速成长。”多年来,李蕾等人一直跟随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雷建红共同开展考古项目。雷建红告诉记者,扎根雄安8年,李蕾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考古工作者。赛场上完成的那些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项目,真实地反映出了这些年轻的考古人经年累月的学识积累和实践能力。

参赛选手中有白发的考古人,也有年轻学子,大家倾注心力,发挥工匠精神,在烈日下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考古人的风采,诠释了可贵的定力和执着。为期4天的比赛中,河北12名选手参加了全部6类项目,共6人获奖,获奖人数创新高。其中,李蕾获考古探掘工项目一等奖,实现了河北省的新突破,与他一起扎根雄安新区的考古人柴新路获考古探掘工项目三等奖。

“我从河北来,我从雄安来,追寻考古梦,练就好本领!”采访中,李蕾说,“择一事终一生。我们是赛场的答卷人,也永远是田野考古的答卷人。”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