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北篇】石家庄国际陆港:从3列到337列
石家庄国际陆港是冀中南内陆地区唯一常态化发送中欧班列的铁路枢纽。从2018年开行3列中欧班列到2024年开行337列,从服装、家电到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设备,越来越多的"京津冀制造"从石家庄国际陆港搭乘中欧班列发往世界各地,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汽笛长鸣,一列编组55节的中欧班列,从石家庄国际陆港启程,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发。
国铁北京局石家庄物流中心石南营业部高邑网点货运值班员 刘利峰:
有机械设备、服装、家具等相关产品,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口到俄罗斯莫斯科等。
这是今年从石家庄国际陆港发出的第180列中欧班列,而这也意味着自2018年6月这条专用线开通以来,通过中欧班列发运的集装箱超过了15万个。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董葆茗:
实际上15万标箱本身来说,从规模上来说并不是特别大。但是从我们石家庄的意义上来讲,它是一个进入到规模化经济的这么一种状态,就是它有规模经济了,比较稳定地常态化开行了。
回望来路,当河北与中欧班列这种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初相逢时,组织货源成为彼时亟待突破的难点。
石家庄国际陆港副总经理 任永昌:
刚运营的时候,我们也是出去找货,找这个客户,甚至我们组成了一个专门的团队,下去,去介绍我们陆港做这个业务。
一遍遍地上门、一家家地谈,建立信任之后,原本选择从西安、郑州走中欧班列的企业主开始将目光转回石家庄。更重要的是,乘着河北外贸事业蓬勃发展的风潮,石家庄国际陆港变得愈发繁忙起来。
石家庄国际陆港副总经理 任永昌:
原来是我们找企业,找货代公司,现在是好多货代公司以及企业主动找到我们。
而这时,不愁货源的陆港开始思考新的问题:如何让货发得更快?
目前,每周都有7列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而这需要多部门的通力配合。
国铁北京局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副主任 薛建峰:
正常情况下每天都得需要协调,每一批每一列的装车,他都需要检车。包括车务部门的一些运输组织,特别是调度部门,保证你这个班列按照时间,按照图定的这个时速达速运行。
作为发送中欧班列的铁路运输组织单位,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联合石家庄国际陆港开展合署办公:打破壁垒,整合路企箱管、内勤、调度岗位,实现企业物流与铁路货运信息实时共享。
国铁北京局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石南营业部经理 王新山:
比方说原来时候有专线给我们说,什么时候完了。我们给车站进行沟通,我们在合署办公之后有大屏,具体作业人员、铁路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实时的视频我们能看到,及时和车站进行沟通,运输组织效率我们能提升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不止有出口,还有进口。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中欧班列回程货物激增。2025年,石家庄国际陆港已到达返程班列更是有400列之多,同比增长近10倍。新情况刚出现,新举措就到了。
国铁北京局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副主任 薛建峰:
回程的货物到了国内以后,它需要到达不同的去向,比如到天津港,通过港城班列的方式发运到天津港,实现这种快速集港。然后在价格政策上,在一些运输组织方案上,及时提报,快速审批。
不止是运输组织一个环节,这几年,多式联运、铁路快通、保税物流……不断推出的便利化举措持续为对外贸易赋能,促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现越来越多"京津冀制造"的身影。
河北坤元货代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玉芬:
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铁路快通"的模式,然后从石家庄高邑发车到塔什干目的站,一共最快的时效可以达到6天,原来的那种模式下基本上要在10天左右。
这样的细节还有一组数据作为注解:2018年石家庄国际陆港开行中欧班列3列,到2024年,这个数字是337列。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董葆茗:
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依托这个平台,去把我们服务贸易做好,比如说我们的国际货代,比如说我们国际投资,比如说我们国际营销、国际品牌,包括我们的文化出海相关的这一系列工作,实际上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拓展空间,也就是实现是什么,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有效协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