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以音乐见证伟大成就 用歌声讴歌时代力量
每每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人们都喜欢将其比喻为“一曲雄浑激昂的壮歌”,而实际上,歌曲和时代的关系从来密不可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歌曲来反映社会变迁、抒发时代情感的传统。《公羊传》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用歌唱诉说人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的情感;白居易《与元九书》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体现了创作者用“歌”与“诗”反映现实生活的自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军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下,根植苏区红色土壤,为鼓舞人民斗志,发扬顽强拼搏精神,怀着满腔热情创作了《送郎当红军》《红色的五月到了》《欢送工农当红军》《妇女解放歌》等一系列红色革命歌曲,在烽火连天的硝烟中,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用音乐记录了中国人民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与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南泥湾》等歌曲先后问世,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这两个时期诞生了《歌唱祖国》《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走在大路上》《英雄赞歌》《党啊亲爱的妈妈》《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和我的祖国》《同一首歌》《爱我中华》《天路》《红船向未来》等众多优秀音乐作品,它们或赞颂党的崇高伟大,或讴歌祖国的繁荣昌盛,或反映改革开放的新成就,用音乐的形式留下了珍贵的时代印记。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变化,我们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歌曲的创作与传唱呈现着百花齐放、竞相繁荣的新局面,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同时也塑造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记忆。
首先,新时代歌曲见证了时代变迁,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社会风貌。
《千年之约》用歌曲的形式还原千年之前东西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盛景,表达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礼赞中国“一带一路”在国际上所取得的成就;《星辰大海》(人民日报版)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穿越山海,从不懈怠,永远都心怀期待”的艰辛奋斗历程,以及近年来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有我》是旨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主题曲,整首歌切换为青年的视角,充满激情与朝气,传达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力量与梦想。
新时代歌曲的视角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群。如《蓝天下》以 “精准扶贫”为主题,将脱贫攻坚的理念、措施熔铸于艺术的想象与表达;《小村微信群》将乡村振兴这一宏阔主题通过“微信群”这一微视角展现出来。《我引绿洲接长路》表现宁夏从古道驼铃到现代繁华、从荒漠戈壁到绿洲成荫的变迁;《屯垦爹娘》弘扬和传承新疆建设兵团精神,歌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屯垦戍边取得的丰功伟绩;《时代号子》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工人阶级的崭新面貌与气质,礼赞劳动者与劳动之美;《我的答案》是人民检察概念曲,展现了新时代检察官的精神风貌。
这一时期引人瞩目的还有北京冬奥题材的歌曲,诸如《永远在一起》《致敬勇士》《希望之火》《美美与共》《最美中国画》《我们北京见》,每一首都是精品。其中《一起向未来》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推广歌曲,用音乐的形式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邀约世界,邀约未来。
同样打动了无数人的还有三年疫情期间诞生的抗疫歌曲,《只要平凡》《坚信爱会赢》《孤勇者》《你的答案》《武汉伢》《天使的身影》《我们心在一起》《最美的你》等等,这些歌曲赞美逆向而行的白衣战士,讴歌奉献呼唤大爱,真实地记录了非常时期中国人非凡的精神。其中歌曲《只要平凡》打破了主旋律歌曲与流行歌曲的边界,致敬尊严,讴歌平凡,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克服困难的勇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更是多次将这首歌用于抗疫相关电视节目片头曲、片尾曲、插曲等。
其次,新时代歌曲还形象地展示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
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孕育了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在此之后,中国涌现出来一大批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歌曲。如《我们都是追梦人》《共同的梦》《复兴的力量》《一路走来》《再一次出发》《我们的中国梦》《百年一梦》《天耀中华》《光荣与梦想》等等。这些歌曲多以寻梦、追梦、筑梦为主题,抒发各族儿女爱我中华的炽热情怀、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愿望,表达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祖国发展以及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对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真挚赞美。
新时代的音乐创作者自觉地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感悟科学的力量、实践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发展的力量,并将其外化为歌声。像《强军战歌》就是为了响应2013年3月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而作。《老百姓的爱》《天地人心》《天下乡亲》等歌曲的作者也无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营养,用音乐昭示着人民群众的力量。再如,以弘扬中华孝道为主题的歌曲《孝心到永远》每年被几百个学校用作表演曲目,《天地龙鳞》用中国风唱出了中华骨气和民族自豪感;《面朝东方》取材于当年新四军奋勇抗战的“东进序曲”,歌颂了信仰、担当、意志和纪律坚如钢铁的“铁军精神”……这些歌曲都切合了党的创新理论中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文化的相关论述的实践逻辑。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党的十九大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不忘初心》《领航》《复兴的力量》《春风十万里》《无我》等歌曲力图用艺术的形式阐发对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展现当代共产党人的风范,借歌声发出时代的强音。
党的创新理论中关于“讲好红色故事”“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等相关论述,同样在新时代歌曲的创作导向和音乐活动中有着鲜明体现。
《一路生花》(2024特别版)、《少年》(建党百年版)、《成都》(两会版)、《星辰大海》(人民日报版)等歌曲将主旋律表达与流行歌曲的风格相结合,更加接地气,更贴近青少年的审美感受;《点赞新时代》用广场舞歌曲的风格赞美新时代的伟大;《我们都是追梦人》有意识地使用时尚新鲜的音乐元素赢得年轻听众的情感共鸣。
这一时期,全国各地音乐思政课逐渐兴起,像西安科技大学“用音乐讲述党史”,山西山阴县用音乐之美点亮思政之光,江西科技学院的声乐思政课“声”入人心,云南蒙自的让爱国情怀“声声”不息,上海音乐学院成功举办全国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研讨会,河北辛集市第一中学创建了完整的音乐思政课程体系……
这些歌曲和音乐活动都揭示着非凡成就和幸福生活背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展示着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
新时代歌曲用创作绘就富强新图景,激发奋进新风貌,展现文明新形态;中华儿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歌声中凝聚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