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从河北省保定市召开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期间,保定市聚焦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保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跨越。
保定市坚持“设施先行”,优先完善城乡公共文化硬件基础。在市级层面,图书馆、群艺馆、美术馆、博物馆“四馆”实现全面焕新,总建筑面积从1.5万平方米扩展至4.5万平方米,功能布局与设备配置得到全面优化升级。打造“全国书院之城”,建成各类书院160余座,与全市21家公共图书馆(含9个一级馆)、21家文化馆(含8个一级馆)共同构建起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品质文化空间来到市民“家门口”。
“十四五”以来,保定市累计发放文化惠民卡18万余张、文化惠民券216万余张,两类惠民凭证合计达234万份。“冀图邮书”服务上线后,订单量超8500单,借出图书2万余册,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获取优质文化资源,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遇见艺术”“全民阅读”等各类惠民活动1.6万余场,并涌现出一批国家级成果。
保定市积极探索“智慧化+融合化”路径,让公共文化服务更贴近日常生活。建成保定公共文化云平台,自2021年上线以来,已累计上线线上课程11538课时,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打造“保府讲堂”“图书馆奇妙夜”“青年文化夜校”等多个特色品牌。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在“文化+旅游”领域推出直隶总督署《遇见总督》、莲池书院《四喜良缘》实景剧目。“文化+红色资源”领域打造清苑冉庄红色情景剧。“文化+乡村”领域搭建阜平骆驼湾乡村大舞台,文化以多种鲜活形式融入群众生活。
保定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李海宏说,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改革、丰富供给、创新模式,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努力构建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广覆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为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注入更多文化活力。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