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冀时评·“十四五”丨生态“含绿量”撑起发展“含金量”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11-18 14:17:21

冀时特约评论员:延迹

11月17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专场如期召开。五年间,河北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用系统思维破解“资源约束”,用长效机制守护“绿水青山”,蹚出了一条逐绿而行、向绿而兴的发展新路。

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管到底。发展之道,首重谋篇布局。河北“先布棋盘再落子”,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一方面,强化区域协同,与京津共同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推动形成重点领域与空间圈层嵌套联动的协同发展格局,全力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另一方面,立足本省自然地理格局和城镇化特征,筑牢燕山—太行山生态屏障,保障山前平原等重要农产区功能,科学构建起“两圈两翼七轴、一屏四带五区”的总体格局。截至今年9月底,省市县乡镇四级共计1751个总体规划全部批复实施,全省国土空间规划“蓝图”基本形成。

系统治理,一体推进揽全局。生态治理和保护修复,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河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围绕首都“两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滨海湿地修复等重点,谋划实施8个国家级、19个省级生态修复工程,累计造林3195万亩,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4.11万亩,修复岸线44公里、滨海湿地8.36万亩。如今,雄安新区“千年秀林”与郊野公园相映成趣,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土地生命奖”,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曹妃甸成功打造全国最大海草床生态系统……一个个生态地标在燕赵大地上熠熠生辉,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图景徐徐铺展。

高效保障,一条底线护发展。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耕地保护上,河北严守耕地红线,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2024年底全省耕地面积较“十三五”末净增252万亩,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河北力量。在项目支撑上,锚固空间底线,累计保障建设用地140.27万亩、用海27.67万亩,能源、交通、水利等410个重大项目和3287个省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在资源利用上,强化节约集约导向,实施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2024年底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8.06%,25个县(市、区)跻身国家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数量居全国首位。精准高效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为守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底线提供了坚实支撑。

价值转化,一片绿色富百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北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果惠及于民。塞罕坝机械林场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开发森林固碳生态产品项目33万亩,累计销售林业碳汇18.7万吨,实现收入1178万元。南大港湿地打造“鸟类天堂”IP,重点发展观鸟研学、湿地观光、湿地康养度假等生态旅游产品,建设更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全省经济林种植面积保持在2400万亩,全省林草总产值达1624亿元,板栗、金银花、酸枣产量全国第一,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绿色生态已然成为兴省富民的坚实支撑。

“十四五”成绩斐然,“十五五”重任在肩。只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燕赵大地必将续写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根基。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