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手抓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手抓城市宜居宜业 石家庄:让人才和城市一同成长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11-07 14:35:00

辉煌“十四五” 奋进石家庄 | 一手抓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手抓城市宜居宜业 石家庄:让人才和城市一同成长

石家庄市举办高层次人才招聘会。

近年来,石家庄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传承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精神实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书写新时代人与城互相成就的新篇章。

破藩篱,改革有力度更有温度

6月13日,石药集团与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达成总金额53.3亿美元的战略研发合作。双方将利用石药集团AI 新药设计和发现平台,研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而促成这笔“巨单”的关键,是石家庄研发中心与远在千里之外上海研发中心的通力合作。

“这是我们‘人才飞地’模式的成果。”石药集团润石研究院院长杨汉煜说。他所指的“人才飞地”,是石家庄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引才政策:鼓励企业把研发中心设在北京、上海等人才高地,智力资源在外地,创新成果归石家庄。

石药集团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上海、北京研发中心被认定后,已催生多项重磅成果。“‘人才飞地’打破了地域限制,为我们打开了对接全球创新资源的新通道。”杨汉煜深有感触,两个中心近200名常驻研发人员,已获得多项中国及美国临床批件和生产批件,后期石药集团将加速科技成果到石家庄转化落地。

目前,全市已认定17家“人才飞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0项,转化收入超1亿元。而这,仅仅是石家庄以改革破冰、释放制度引力的一个缩影。

2023年11月,石家庄《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15条人才新政”)重磅出台,配套20个实施细则和8个工作方案,构建起覆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的精准政策体系。

这套政策体系的核心是“放权”与“破格”:大胆探索“以编引才”,为特殊人才打通体制围墙;将“石家庄人才贷”额度提升至最高1亿元,用真金白银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为人才创业兜底。

“我们就是要用改革的力度,提升政策的温度,换取人才的满意度。”石家庄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的触角同样伸向田野。11月3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曹巧又一次来到河北嘉丰种业有限公司,和他们一起开展小麦种质资源鉴定。她是市里派往专精特新企业的科技特派团成员。

“我们把实验室‘搬’到了企业,从源头上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曹巧说。她的团队发挥研究院在种质资源创新、鉴定和利用方面的优势,下沉一线精准滴灌专精特新企业,已帮助嘉丰种业鉴定了优质、节水小麦种质资源22份,提供优异种质资源51份。

聚焦发展精准用才,石家庄纵深推进科技特派团工作,73个省科技特派团和46个市科技特派团精准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目前,累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49项,签订技术合同497份。

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叶盼的经历更具说服力。他2018年到石家庄工作,2023年6月被选派到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负责园区招商引资。

能有机会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这得益于石家庄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改革。为破解专业人才流动难题,石家庄市委组织部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先后从全市选派两批115名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到开发区建设一线工作。“现在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我要发挥好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广阔舞台大显身手!”叶盼信心满满。

市场给出了最真实的反馈:连续三年获评“最佳引才城市”、连续两年获评“人才友好型城市”、斩获“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石家庄这套打破常规的“组合拳”,正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打出自己的声量。

近日拍摄的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园外景。 

建平台,产业与人才彼此成就

如果说制度是土壤,那么平台就是让人才种子破土而出的苗圃。石家庄深知,真正的人才是“引”来的,更是“吸”来的——要靠坚实的产业平台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固为晶准科技公司的实验室内,总经理张晨曦正全神贯注地跟进一台设备的最终调试——这是即将交付的国内首台全自动在线式微波等离子处理系统。“我们来自珠海,但最终选择将研发中心布局在石家庄。”张晨曦说,吸引他们远道而来的,正是石家庄正在加速崛起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更让张晨曦感到“意外”的,是政府的支持方式。“我们获得了人才创业投资基金800万元的投资。这不仅仅是补贴,更是一份来自市场的投资、一种沉甸甸的认可,为我们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底气。”他说,这笔钱被迅速投入到人才引进和项目攻关中,公司已成功吸纳各类人才十余名。

近年来,石家庄持续健全政府、社会、单位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规模数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正以市场化方式精准“滴灌”像固为晶准这样的科技苗子,陪伴他们度过最难熬的初创期。

产业的强大“磁极”一旦形成,便与人才的创新“活水”相互激荡、彼此成就。

11月4日,河北博威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家祺带领团队,正在全力攻克微波毫米波芯片技术难题。他们是石家庄为强链补链而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

“这里的支持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安心科研的好环境,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动力更加充沛。”张家祺说。他的团队聚焦微波毫米波通信核心射频芯片与器件的国产化需求,成功攻克了高线性、高效率、高集成度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系列化高性能产品的研发与量产,产品发货量已达数百万只,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围绕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石家庄已累计引进80个像张家祺这样的产业领军人才,投入支持经费1.5亿元。在这里,人才与产业的关系,已超越简单的合作,升华为彼此成就的“城市合伙人”。

平台能级的高度,决定着人才集聚的广度。

9月26日,石家庄滹沱宾馆气氛热烈,第三届“对话滹沱·清华面对面”——AI+生物医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对接会在此举行,智慧的火花在此碰撞。

这是石家庄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以来,校地双方举行的又一场高规格学术交流与产业发展盛会。“我们要做的,是搭建一个永不落幕的创新舞台,畅通产学研对接的桥梁,为提升石家庄整体科技创新氛围提供强力支撑。”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伟佳表示。

为构建强大的人才集聚磁场,石家庄积极打造高标准人才交流平台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全面合作。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石家庄)、东北大学石家庄创新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家庄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户,如同一个个强劲的“创新引擎”,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平台的魅力,在一场盛会中得到最直观的体现。每年11月,石家庄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都会如期而至,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熙攘的人群中,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汇聚于此,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格外醒目。

高洽会为何热度爆棚?答案藏在求贤若渴的企业名单里。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中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名企业纷纷伸出“橄榄枝”,岗位精准覆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食品等石家庄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这不仅是人才的盛会,更是一座城市产业脉动与人才抱负的同频共振。人才创新的集合效应,正在悄然发生——

在高新区,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缓释微球制剂、全国首个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生物医药产业创下一个个“首个”。

在鹿泉区,以中国电科、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现代通信、集成电路等5条产业链聚势成群,创新动能澎湃。

…………

数据见证成效:2024年,石家庄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完成1200亿元、1300亿元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超过千亿元;现代食品、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强服务,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引才考验眼光,留才见证诚意。石家庄用一座城的温暖与诚意,着力构建从“安身”到“安心”再到“安业”的完整服务闭环。

对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郑宇涵而言,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是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开始的。今年7月,她成功申请到了位于裕华区德贤公馆的人才公寓,房间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可以拎包入住。

“零中介费,租金按市场价的七折计算,每月发放的租房补贴刚好覆盖房租支出。”在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她精心挑选家居装饰,开始规划在这座城市的未来。“我还领了3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将来买房还能申请购房补贴。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让我下定决心在此扎根立业。”她说。

像郑宇涵一样,已有13万人享受石家庄“人才绿卡”服务。这套全域化、多层次、差异化的绿卡服务体系,已实现对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全覆盖。

针对青年人才最关切的住房问题,石家庄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配建、改建、自建等方式,筹集投用各类人才住房超过2.4万套,发放租购房及安家补贴超18亿元,努力让每一位选择石家庄的青年都能“轻装上阵”。

2024年,石家庄青年人才流入总数10.1万人。这个数字,是石家庄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吸引力不断增强的最有力证明。

专业化、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则让人才与岗位的对接更为精准高效。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河北首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负责人尹力将他们的模式概括为“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市场化运作”。

“我们致力于打造人力资源服务的‘枢纽站’,为产业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资金支持等‘一站式’服务。”他说,今年以来,园区已服务用人单位2800家次,服务各类人才6.25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8900个,有效促进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对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知名专家付中国来说,石家庄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每周二晚,他都会准时搭乘高铁从北京奔赴石家庄,开始为期两天的“双城记”。

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骨科诊疗中心大主任兼创伤中心主任,付中国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诊疗技术,更通过系统的学科建设、模式革新与技术突破,推动石家庄医院骨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该院骨科诊疗中心已能常规开展复杂骨折、老年髋部骨折等高难度手术,平均救治时间大大缩短,危急重症患者生存率大幅提升。

付中国的深度参与,是石家庄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成果之一。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石家庄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医院等一批合作项目的扎实推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付中国这样的顶尖医疗人才在此扎根。

“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石家庄正用满满的诚意,邀请天下英才共赴一场与城市的“成长之约”。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