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唐山教育绘就“共进蓝图”
京津冀协同,唐山教育绘就“共进蓝图”
“以前总羡慕京津的教育资源,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校师资,这五年教育的变化真是看得见、摸得着!”曹妃甸新城居民孙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唐山教育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民生温度。
“十四五”伊始,唐山锚定建设教育强市目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在基础教育均衡、高等教育提质、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多点突破,用实打实的共建成果书写了教育奋进答卷。
京津名校扎根,激活发展动能
曹妃甸新城的教育版图上,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的教室里,采用“五四三”学制的六年级学生正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景山学校本部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这里得到延续,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科学节、文化节、综合实践等活动中掌握知识,收获满满。目前,学校已建成融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部的十二年全日制公办学校,在校生已达到4000人,从最初的配套教育机构已成长为唐山市基础教育名校之一。
唐山教育系统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在教育协同发展上跑出了“加速度”,有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聘请两位教育名家担任总校长,发展成员校60所;引进专家团45人,受益校长、教师10455人次;累计与京津签署教育合作协议560个;与北京名校实质性合作办学项目4个,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协同发展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的唐山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京津的优质教育资源。
产教融合共进,激发创新新活力
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的实验室内,常秋英教授团队研发的“纳米MSH智能在线自修复技术”经过新一轮应用测试后,正在举办科技成果专场对接活动。这项历经三次技术迭代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唐山钢铁机械、矿山设备等领域,帮助企业实现装备“零磨损”运行,有效降低运维成本。“研究院就像科技桥梁,去年一场成果对接会就促成3家本地企业与我们合作。”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科技发展部主任刘佳介绍,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共建项目,研究院已引进60余个实验室进驻唐山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项,与40多家唐山本地企业开展合作,积极赋能唐山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
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工业机器人共享培训基地,学生韩雪韵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操作最新设备。作为首批学员,她能使用中信重工开诚有限公司最新设备,还获企业工程师一对一指导。“以前在学校只接触基础设备,这里设备新还能学实际项目,找工作更有底气。”韩雪韵说。
唐山市与京津教育协同发展,从职业院校、高校对接合作开始。截至目前,唐山市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引进京津职教品牌落地唐山。2024年,与北京密云区、天津宝坻区组建“密宝唐”职业教育联盟。成功引进中国保信集团在曹妃甸建设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建成2所高职院校、1所中专学校,1所技校,在校生3.2万余人,开设119个专业。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打造11个产学研一体科技创新平台,建成16个高能级实验室。牵头获批河北省先进功能材料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平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获批河北省军民融合单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智库等其他省部级平台资质14个。
师资培育提升,铸就教育新力量
“十四五”以来,我市借助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唐山校长教师团队素养提升。聘请北京景山学校教育集团理事长范禄燕担任初中、小学总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聘请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原校长曾军良担任高中总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持续组织名师、名校长赴京开展高级研修,选派校长教师到京津优质学校挂职锻炼。先后邀请教育部考试院学科秘书史晨曦等45名知名专家来唐讲学,受益教师达1万余人次。组织优秀教师到北师大参加“国培”项目培训。提升特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成立特色高中联盟校、京津冀特色联盟等方式开展多种特色教育交流活动,为特色教育教师提供高水平专业交流平台。
历经“十四五”,唐山教育共建共享的基础更加坚实,创新动力更加强劲,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
展望“十五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唐山教育将继续砥砺深耕,在共建共享的画卷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