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法在河北|解锁执法司法质效提升新密码
解锁执法司法质效提升新密码
——河北省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探访之二
编者按
执法司法数据共享共用,是实现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基础。为破解信息壁垒难题,省委政法委创新打造河北省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2024年5月启动改革试点,首先在张家口市、故城县“一市一县”开始运用。2024年10月,平台简单刑事案件跨部门网上“单轨制”办案在全省铺开。目前,河北省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建设已经实现全省167个县(市、区)刑事案件网上“单轨制”办案全覆盖,有效节约了执法司法资源,提升了执法办案质效。
该平台在提升办案协作效率、规范执法司法、赋能基层实战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成效?本报聚焦政法部门办案一线,进行实地探究。
探访地:灵寿县
“点击移送按钮,案件材料瞬间就到了检察院系统,再也不用抱着这一摞摞卷宗跑腿了!”日前,灵寿县公安局办案民警小王刚完成吕某某交通肇事案的线上移送,看着屏幕上弹出的“移送成功”提示,长舒了一口气。这起案件,从立案录入到移送检察机关,全程仅用72小时,较传统模式提速近90%。
这是河北省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在灵寿县政法系统跨部门深度应用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灵寿县委政法委按照省、石家庄市部署,以“省级建设、市县应用”的集约化模式推进平台落地,通过打破部门壁垒、重塑办案流程,让数据多流转、干警少跑腿,有效提升了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破局“信息孤岛”:从“反复跑腿”到“一键流转”
“以前办一起刑事案件,光卷宗就要复印三四套,移送时得开车往返检察院、法院,有时还要来回补送。”从事刑侦工作12年的民警老刘,对传统办案模式的繁琐流程印象深刻。灵寿县地处山区,这种“信息孤岛”式的运作,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更可能延误案件办理时效。
改变始于2024年。灵寿县委政法委将河北省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落地配套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破解数据对接难题,协调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打通数据接口,实现了从“物理相加”到“化学融合”的转变。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平台构建起“一键上传、多方共享”的技术支撑体系,电子卷宗、法律文书等数据一经录入,各部门均可同步调阅,从根源上解决了重复录入、反复移送的痛点。
今年1月2日,灵寿县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成功接收平台推送的第一起案件。案件信息自动导入检察业务系统,承办检察官在线调阅电子卷宗、制作法律文书,审结后一键移送法院,实现了跨单位送案“零时差”。“整个过程没有纸质材料传递,所有操作都有时间戳记录,既高效又规范。”承办检察官黄兴说,这起标志性案件的办理,让干警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赋能的力量。
实战提升效能:案例背后的“数字加速度”
在灵寿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杨会娜正在通过河北省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查阅陈某某盗窃案的电子卷宗。今年上半年,陈某某因多次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案件录入平台后,电子卷宗随案流转,检察机关仅用2天就完成审查起诉,法院立案后迅速安排开庭,整个流程用时比传统模式缩短近70%。
“以往这类案件,卷宗移送就要花上大半天时间,现在鼠标一点就能完成。”主办法官深有感触地说,平台上线后,纸质卷宗使用率降低60%以上,法官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灵寿县公安局通过平台发起案件217件,检察院受理203件,检察办案率达93.55%;检察院提起公诉98件,法院立案96件,检法协同率高达97.96%。
平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上,更彰显于程序规范的每一个细节。在吕某某交通肇事案中,从接警立案到证据上传,从审批流程到案件移送,10个办案节点均通过平台留痕,时间戳、承办人账号等技术手段形成了不可篡改的电子档案链。“所有操作全程可追溯、可监督,既给办案干警上了‘安全码’,也让司法公正看得见、摸得着。”灵寿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股负责人介绍,平台的“全流程监督”功能,已实现对案件期限、文书制作等方面的自动提醒和预警,让执法司法更具公信力。
攻坚提质之路:从“摸石过河”到“驾轻就熟”
河北省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上线之初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对数据统计规则不熟悉,曾出现一部门已办理案件但因未移送受理登记表导致数据未统计的情况。“当时急得睡不着觉,我们立刻成立攻坚小组,一边对接省里和市里的平台运维团队,一边向应用熟练的县取经。”灵寿县委政法委负责平台推进的工作人员回忆。
针对问题短板,灵寿县迅速制定工作办法,开展“手把手”培训22场,覆盖全体办案干警。培训内容从基础操作延伸到数据安全、常见问题解决,还特别增加了案例复盘环节,用身边事教身边人。“现在不仅会操作,还懂得数据逻辑,办案更有底气了。”经过培训的年轻民警小康,如今已能熟练处理平台各类业务。
如今,河北省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以其数据处理的快速性和分析的深入性,使灵寿政法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线上操作的“单轨制”办案模式,实现了办案信息全共享、办案材料全覆盖、办案过程全留痕、办案过程全监督。政法部门可通过平台调取流程状态监控,实现可溯源、可预警、可追查的网上监督。这一从“摸石过河”到“驾轻就熟”的演变背后,是技术对司法的重塑,更是政法工作理念的升级。正如灵寿县委政法委负责人所言:“平台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据赋能让司法资源更集约、办案流程更规范、群众感受更真切。”
在灵寿县政法系统,数字化平台已从“新鲜事物”变成“办案刚需”。从交通肇事案的快速处置到盗窃案的高效审结,从纸质卷宗的大幅减量到办案周期的显著缩短,科技正以看得见的方式为司法公正提速增效。随着平台应用的不断深化,灵寿政法机关正以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与效率提升的双重获得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