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25年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年同期新高
10月28日,记者从2025年前三季度河北省外贸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4786.7亿元,同比增长4%,进出口规模创历年同期新高。其中,出口2863.3亿元,增长3.3%;进口1923.4亿元,增长5.1%。全省外贸在复杂外部环境下顶压前行,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

发布会现场
民营企业动能强劲 构筑外贸竞争新优势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加速成长为外贸发展的中坚力量。“前三季度,河北省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1.95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438家,其进出口额占全省总值超七成,拉动河北省外贸增长12.6个百分点。”石家庄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徐岊介绍。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民营企业在产业创新驱动下,正塑造着河北外贸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其在传统与新兴市场双双实现突破,首次向欧盟、英国出口航空煤油和船舶,并首次向拉美、非洲出口汽油;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势头迅猛,汽车、成品油出口分别增长124.6%和658%,汽车零配件、钢材出口分别增长114.6%、25.4%。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高技术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医疗仪器、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出口分别增长37.4%、26.2%和57.8%,计算机及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出口更是激增3.9倍和1.1倍。
市场布局持续优化 “河北制造”含金量提升
河北省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与全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30个。对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11.5%、36.2%和103.3%,合计占比提升3.9个百分点。
其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联系愈发紧密,进出口额达2993.6亿元,增长13%,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2.5%。石家庄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王玉兰介绍,通过水、路、空、铁多种运输方式,河北的汽车零配件、通用机械设备、电子技术产品等高效通达共建国家。出口商品种类已拓展至332种,汽车、汽车零配件、电工器材等工业制品成为出口主力,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动能强劲。
与此同时,“河北制造”的“含金量”与“含新量”显著提升。除民营企业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亮眼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电子元件、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等新动能产品也快速增长。“保税+”模式助力综合保税区出口规模扩大,自主品牌已出口至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
AEO企业贡献突出 关银合作注入金融活水
前三季度,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企业作为外贸领域的“优等生”,贡献极为突出。截至9月底,河北省AEO企业累计达207家,虽然数量仅占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1.1%,但其进出口额高达1286.3亿元,贡献了全省26.9%的进出口数据。
为支持AEO企业高质量发展,石家庄海关不仅全面落实各项通关便利措施,还积极拓展关银合作。石家庄海关与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近期推出了15条AEO联合激励措施。海关方面的支持措施包括深化名单信息共享、优先信用培育联动、鼓励特色金融服务、强化企业动态管理以及优化享惠评估等五项核心内容,旨在为企业提供从通关到金融的全方位支持,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RCEP红利持续释放 区域合作深化
今年是RCEP实施的第四年,政策红利也持续惠及河北外贸。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河北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408.5亿元,其中出口765.2亿元,创历年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1.4%,已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
“RCEP全面生效以来,我省积极推动RCEP规则对接,利用产能优势深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王玉兰说。前三季度,河北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中间品429.1亿元,增长2.1%,拉动对RCEP其他成员国整体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
同时,区域贸易融合更趋优化,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成品油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韩国、日本的汽车零配件和农产品出口,以及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汽车和钢材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彰显了区域经济的互补性与活力。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