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南部湾区黄骅港段:绿色引领 打造港口型“美丽海湾”
【沿着海湾看河北】②沧州南部湾区黄骅港段:绿色引领 打造港口型“美丽海湾”
沧州南部湾区-黄骅港段海岸线长30.66公里,海域面积203.99平方公里,是沧州市港口及临海产业聚集区。
一湾一策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当地以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为核心,重点提升港口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沿海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布局,形成了湾港共美的港口型特色美丽海湾。《沿着海湾看河北》,今天走进黄骅港,一起解锁我国最大煤炭运输港背后的"美丽密码"。
本台记者 杨晨曦:
一个日均煤炭吞吐量高达60万吨的港口是什么样子的?煤尘、污水?这些在黄骅港都看不到,而我看到的是蓝天和碧水。那此刻正跟我一同见证这些美景的,还有我身边生态湖里游得正欢的锦鲤们。
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第一大出海口,每年有超2亿吨煤炭在这下水。曾经这里"设备一转、煤尘遮天",人待在厂区内连白衬衫都不敢穿。"生态美颜"必须先治好煤尘污染,国能黄骅港务公司拿出的对策是:智能化"闭环"管理,从源头入手,全程管控粉尘外溢。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生产三部中控调度 牛力:
我们三、四期作业采取了国内最先进、效率最高的装卸系统,区别于传统堆场采取了全封闭的设计,源头从翻车机到终端的装船机,包括沿线的皮带,我们通过喷淋、补水还有洗带的过程,将(煤尘)抑制率达到了98%以上,基本上实现了近零排放。
煤炭运输需要大量淡水清洁抑尘,而黄骅港所处渤海湾盐碱之地,淡水资源匮乏。同时,外地来港货船携带的大量压舱淡水,以前都是直排入海,不仅浪费水资源,排海后会直接打破局部海域的微环境平衡。两者怎么结合?大量含煤污水、雨水的排放又该怎么治?港区绿变第二步,就是要做活"水文章"。
黄骅港务公司环境保护部主管 李冬:
利用我们港区的闲置的一个用地,打造了"两湖三湿地"为核心的生态水循环体系,主要用于回收储存我们的船舶压舱淡水、煤污水处理后的中水还有我们的洁净雨水,实现了供水的循环利用,每年我们循环使用的水已经超过了400万方,也给我们公司节省了超过2000多万的直接的经济成本。
"两湖三湿地"逐级沉淀、平衡存水,不仅实现生产用淡水超九成自给自足,还为港区营造了"运煤不见煤,鱼游浅底鸟翔飞"的生态美景。
守护海湾生态,既要做好港区"内循环",也要把好入海河流的"外闸门"。
本台记者 杨晨曦:
碧水粼粼,水鸟翩跹!我现在眼前看到的这片生态味十足的场景,就是沧州市港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湿地。那这片湿地不仅是污水的"净化站",也是鸟儿们的"歇脚点",真正实现了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河北渤投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景龙:
通过植物根系进行污染物吸收总磷总氮,有效降解总磷和COD(化学需氧量),现在的这个黑龙港流域的出水标准(地表准Ⅴ类),我们都完全达到了。
这块设置在入海河流宣惠河附近的功能性湿地,两年前投入使用,不仅确保了入海水质,还很快吸引来了"新朋友"。
河北渤投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景龙:
沿海地区最多的就是海鸥,别的鸟几乎没有停留,自从咱建了湿地以后,咱湿地的环境形成一个生物链让它更健全,生长了好多淡水鱼,睡莲包括里面的深度水草长得都很不错,现在有鹤类、鹳类其他的鸟类在咱这儿栖息。
近年来,沧州南部湾区-黄骅港段以"湾港共美"为核心,推进陆海统筹污染治理、海湾生态保护修复、港口绿色低碳建设等,累计修复岸滩260公顷,清理岸线1.27公里,完成139个入海排污口整治验收,直排海污染源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连续三年达到一、二类水平,优良比例稳定保持100%。
提升的不光是"颜值"和"气质",还有人海和谐的亲海空间。在港城产业园区的贝壳湖公园,成群的海鸥时起时落,不少游客在这里观鸟、游玩、休憩。
市民:
十年前就在这个贝壳湖公园这几个字这儿,给他爸爸和他姐姐拍一张,现在想给这个小二拍一个,十年真是变化挺大的。
市民:
现在生态好了,海鸥就多起来,就经常带孩子来这边看海鸥。
摄影师 刘国昌:
黄骅港贝壳湖景区、金沙滩风景区、黄骅大港工业景区(都)特别的漂亮,我一直会在拍,把这些东西都收集起来,回头再看看自己的家乡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