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一泓碧水穿城过 生态宜居入画来——滹沱河奏响绿色发展新乐章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9-16 13:55:08

滹沱河生态区(城区段)正以全新姿态,为市民游客带来“步步皆景、处处见绿”的生态体验。

图为游客在滹沱河生态区(城区段)游玩。

编者按

滹沱河碧波重现,环城水系绿意绵延……近年来,石家庄市以滹沱河生态修复、洨河综合整治等工程为抓手,推动河湖从功能化到生态化再到人文化的历史性转变,绘就绿水绕城、青山相依的生态画卷。即日起本报开设《我们的河湖》专栏,带您走近身边的河湖,解码生态修复的石家庄智慧,探寻水岸经济的绿色动能,全面展现石家庄河湖生态建设的新经验、新成就、新面貌。

秋日的滹沱河,波光潋滟,景色宜人。

站在河畔远眺,水面宽阔澄澈,两岸绿草如茵,乔木灌木错落有致,连绵的花海延展数十公里,游人络绎不绝,拍照打卡,流连忘返。这一景象,正是滹沱河生态治理成果最为直观而动人的诠释。

今年7月,滹沱河入选全国母亲河(湖)典型案例。这一成绩,源于2017年以来,石家庄市以生态恢复、防洪泄洪、涵养水源、产业发展、文化景观相统筹,启动实施的规模大、范围广、标准高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往日干涸的河道、荒芜的滩涂,如今已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动景象。滹沱河如一条透亮的绿丝带,成为串联起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生态廊道。

筑牢生态屏障

“站在溢流堰上看流水叠瀑,观景平台视野开阔,停车也方便。现在的滹沱河,已然成为石家庄绿色生态的亮眼名片,一有空就想和家人朋友来这儿待着。”正在滹沱河岸边和家人享受周末休闲时光的张骥有感而发。

秋意渐浓,滹沱河畔水波荡漾,如诗如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美不胜收的风景,昭示出滹沱河生态的蝶变。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然而,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持续干旱及多种因素影响,河道常年断流,植被稀少,沙坑遍布,生态环境日渐脆弱。

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发展空间,石家庄市大力实施滹沱河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统筹推进一系列强有力的系统治理举措。治理后的滹沱河焕发新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从2017年开始,我市分三期对滹沱河黄壁庄水库下游河段,共109公里实施系统修复,包括水利防洪、生态绿化、水质提升等全方位的生态修复。”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沿线已涌现出城市轨迹、周汉河湿地、光影水秀等多个亮点,109公里的滹沱河沿线初具风光,百米生态风光绿化带效果显现,滹沱河市管段水质持续改善,实现了溪流与湖面相互交替,溪流两侧水生植物呈现出水上草原的大河风貌。

生态价值多元彰显

搭一顶帐篷,铺一块野餐垫,在清风徐来、虫鸣草香中享受惬意的闲暇时光……这种在滹沱河河边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新选择。

这还得益于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后,新建、提升的10289公顷绿地。这些绿地吸滞粉尘、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释放氧气效果明显增强,极大地改善了滹沱河生态环境。

如今,滹沱河形成了湖面宽阔、水质优良、鸟类云集、生态结构和功能健康的生态环境,景观生态价值突出、生态效益显著的资源特色,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健康的生态安全保障。

好的生态还带来了更多“沉浸式体验”。在藁城区廉州湖风景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帐篷如星星点缀茵茵草地,与粼粼湖光相映成趣。游客们或推着露营车择位扎营,或撑天幕备餐。“开放的有1到5号露营基地,最大的露营场地有2万平方米,最小的场地也有8千平方米,营地总体接待帐篷数量有800顶,可同时容纳游客5000人次。”藁城区廉州湖风景区运营部经理李芳介绍。

依托滹沱河脉络,藁城区廉州湖风景区打造了五大露营基地,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旅游的出行地,成为藁城区滹沱河沿河旅游的新名片,也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而这只是滹沱河生态环境向好的一个缩影。在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中,石家庄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交通等因素,将河道划分为以“城市公园”“乡野田园”“水源涵养、生态湿地”为特色的三种不同风貌段,分期进行建设。从单纯的“看风景”到深度的“沉浸式体验”,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增添发展新活力

“早年想见黑鹳得凭运气,现在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黑鹳,环境确实越来越好了!”在滹沱河上游的绵蔓河湿地,摄影爱好者们频频按下快门,记录这些动人画面。

珍稀鸟类往往被视作最佳“环评师”、环境的“生态试纸”。据石家庄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滹沱河自2021年实现全线贯通以来,已连续4年全线水流贯通,生态水量保障率连续4年达100%。湿地的鸟类达到了220种,其中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4种,小天鹅、大天鹅、鸳鸯、斑头秋沙鸭、鸿雁、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42种,特别是白鹭等对生态敏感的珍稀鸟类开始在滹沱河筑巢繁衍。

贯通“水脉”,接续“文脉”。滹沱河的生态修复,不仅串起两岸连绵绿意,更唤醒了沿线沉睡的历史文脉。

“上午在河边看风景,下午去正定古城看隆兴寺,一天把自然和历史都体验了!”游客张洁笑着说,从河岸到古城不过十几分钟车程,一日之内便能在生态与人文间自如穿梭,畅快淋漓。

为了让这条“母亲河”焕发更多活力,石家庄市还启动了滹沱河沿线综合整治提升,从绿化美化到设施完善,步步精心。如今,“以河为轴、多点辐射”的格局已然成型,滹沱河早已从“单一景点”蜕变为串联生态治理、旅游观光、和美乡村的示范带,织就一幅立体的“旅游圈”画卷。

“一鞭晓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当这条河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它的绿色之变,不仅是风景的焕新,更是一座城的生机涌动。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