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故居里的两代人:从唐山到南京书写跨国情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9-01 20:36:13

编者按:近日,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全国热映。影片聚焦“吉祥照相馆”这一临时庇护所,讲述几位素昧平生的普通百姓彼此关爱,用照片揭露南京大屠杀残酷真相的故事。

除了“吉祥照相馆”外,当时为南京市民提供庇护的还包括南京栖霞山下的江南水泥厂。这座水泥厂,由唐山启新洋灰公司投资建设。88年前,出生于唐山并在这座城市度过整个童年的德国工程师卡尔·昆德(也译作“卡尔·京特”)来到南京,和丹麦人辛德贝格一起,把江南水泥厂建成难民营,庇护约2万余名市民在南京大屠杀中免遭劫难。

一座水泥厂,情牵两座城。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唐山劳动日报》与《南京晨报》联动开展系列报道,追随这位国际友人的足迹,探寻那段久远但从未被尘封的跨城记忆。

故居里的两代人:从唐山到南京书写跨国情——

“一座水泥厂,情牵两座城”系列报道之一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包田红回佳佳施疑

南京晨报记者黄阳阳吴旭渤实习生潘沁

图为在江南水泥厂厂内难民医院旧址。

初秋的南京,栖霞山层林尽染,江南水泥厂旧址静立于山麓。厂区内一棵千年银杏树郁郁葱葱,粗壮雄浑的树干上,每一道纹理都记录着历史的变迁,记录着水泥厂建设、停摆、复产、发展的往事,也记录着88年前,卡尔·昆德等国际友人把厂区作为难民营,保护2万余名市民在南京大屠杀中免遭劫难的义举。

卡尔·昆德,这位在唐山出生、长大的德国人,将两座中国城市紧密相连——在唐山,他是保护中国水泥企业利益的德国技师汉斯·昆德引以为傲的长子;在南京,他是在南京大屠杀中为难民筑起“生命方舟”的英雄。如今,在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汉斯·昆德故居博物馆、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江南水泥厂档案史料馆,昆德家族的故事都被记录下来。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畏义举,两座城市从未忘记。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1889年,时任开平矿务局总办的唐廷枢,开办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走进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一部影片带游客穿越回清朝末年。

“唐山细棉土厂(‘细棉’为英文‘Cement’水泥的译音)产出了我国第一桶机制水泥,但几年后因原料成本过高等原因关停。”对于唐山水泥业发展历史,博物馆讲解员赵静如数家珍:“1900年,时任开平矿务局总办的周学熙着手恢复细棉土厂,高薪聘请德国人汉斯·昆德为技师。”

汉斯·昆德专业精通,吃苦耐劳,为人正直。为解决从广东购买原料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他在唐山周边反复勘查,发现这里的黑黏土、石灰石都是不错的水泥原料,就地取材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然而,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后,开平矿权丢失,唐山细棉土厂也随同开平矿务局的其他资产一道,被英国公司攫取。汉斯·昆德痛恨这种掠夺行径,将细棉土厂所有技术资料、合同文件收集起来保管。面对英国资本家许以重金索要,他说:“这是中国的企业,所有的文件资料都属于中国人。”

关于汉斯·昆德对唐山乃至中国发展水泥工业作出的贡献、保护中国企业利益的义举,唐山有很多学者在从事相关研究。“后来,周学熙凭借汉斯·昆德保管的资料,恳请袁世凯出面交涉,终于收回了唐山细棉土厂,并将其更名为启新洋灰公司。”唐山市政协文史研究会副会长葛士林介绍。

唐山大城山脚下,大片的银杏、国槐树掩映着一座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别墅,这是唐山细棉土厂在1902年为汉斯·昆德建造的,昆德家族在这里一直居住到1950年。

1903年,汉斯·昆德迎来了第一个儿子,取名卡尔·昆德。小卡尔在唐山这套400多平方米的别墅里长大,他甚至先学会说汉语,后来才会说德语。

“当时,昆德一家住在阳面这几个房间,阴面是厨房和仆人的房间。”如今,这幢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都未伤筋骨的老建筑,被改造成汉斯·昆德故居博物馆,讲解员许心每天都向游客们讲述百年前的故事。

父亲对技术、事业的孜孜以求,以及正义、博爱的品格深深影响着小卡尔。在唐山度过童年后,卡尔·昆德赴德国完成学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在唐山调研、实践,完成了题为《论中国北部开平煤田的地质》的博士论文。1935年,成长为一名工程师的卡尔·昆德回到“故乡”唐山工作。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被侵华日军占领,启新洋灰公司失去重要销售市场。为摆脱经营困境,股东们出资在南京栖霞山开办江南水泥厂。购买进口设备、建设公路和铁路、开挖围厂河直通长江……1937年11月4日,江南水泥厂试机成功。

恰在此时,淞沪会战失利,日寇逼近南京,尚未正式投产的水泥厂面临被日军掠夺的风险。江南水泥厂董事会决定“以夷制夷”——江南水泥厂是从德国、丹麦购进的设备,董事会以设备款尚未付清、“产权仍属德、丹”为由,请两国以债权人身份派员入驻护厂。

《中国青年报》江苏记者站原站长戴袁支曾历时10年,研究江南水泥厂作为难民营这段历史。他告诉记者:“1937年12月5日,卡尔·昆德、辛德贝格分别代表德国、丹麦两家公司,辗转抵达江南水泥厂。护厂的同时,两位外国青年接纳、护佑了2万余名南京市民免遭日寇杀戮。”

“卡尔·昆德是拥有博士学位的洋采矿专家,在唐山工作得顺风顺水。他能冒险南下,并在战争的血雨腥风中展现出跨越种族、国籍的患难真情,实在是难能可贵!”葛士林评价。

昆德家族对唐山、南京两座城市的贡献,中国人民始终铭记。而卡尔·昆德的亲人也在以同样的热忱,回应着中国人民的惦念。

2002年,卡尔·昆德的夫人艾迪特·昆德女士携儿子重返南京,将当年拍摄的水泥厂难民营照片,赠送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汉斯·昆德在唐山出生、长大的孙女安妮塔·昆德,曾数次回到中国,为汉斯·昆德故居博物馆带来数百幅家族照片,还曾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2017年12月,唐山、南京两座城市举办《昆德父子中国半世缘——唐山、南京双城纪念展》,安妮塔·昆德再次来到唐山。我陪她回到旧居,在一间保留着壁炉的房间,她高兴地说自己小时候就住这间屋子,还回忆起很多童年趣事。”葛士林回忆,几十年过去,安妮塔仍会说很多唐山话,并清楚地记得唐山的很多地名与往事。

“汉斯·昆德故居博物馆不是名气很大的博物馆,游客大多是奔着深入了解昆德父子的义举而来的。”讲解员许心说,许多游客听完讲解后都表示,被他们的大义和无畏精神深深感动。

汉斯·昆德故居博物馆内,两张绿意盎然的银杏树照片,在满墙的黑白老照片中格外醒目。左边拍的是江南水泥厂里的那棵千年古树,右边则是卡尔·昆德定居德国后亲手种在自家院子里的。如今,汉斯·昆德故居博物馆也种植了银杏树,这些“植物界的活化石”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