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 | 赵建:影像诊断“解码人” 26年坚守筑就健康防线

来源:长城网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8-25 14:51:25

八岁男孩小刚的小腿X光片上,斑片状骨质破坏区像块模糊拼图让值班医生犯了难:是骨髓炎还是骨肿瘤?答案关乎孩子的未来。这时,赵建走进诊室,径直走到显示器前,鼠标逐帧滑动,放大、测量、对比……他就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党支部书记、医学影像科主任,已在影像诊断领域深耕26年的解码人

“这里!”赵建指向图像中一处细微的骨质吸收带,“虽然整体像骨髓炎,但这个边缘的‘虫噬样’改变,是尤文肉瘤的特征。”二十余次不同时期的CT及MR图片在他手中反复对比,每个像素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三天后,病理报告证实了他的判断。为精准确定手术范围,他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勾勒出肿瘤浸润边界,标出需要避开的神经血管。主刀医生感慨:“赵主任的建议就像作战地图,不仅指明‘敌人’位置,还标出了所有‘雷区’。”如今的小刚已重返校园,学习名列前茅,他的妈妈总说:“是赵主任从影像里找出了生机。”

赵建仔细分析患者影像报告。

这样的场景,是赵建26年职业生涯的常态。他带领团队完成超百万例影像诊断,参编多部医学影像专业著作,在科研创新与学科建设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他常说:“每一帧影像都是生命的密码,我们既要做破译密码的匠人,更要做传递希望的使者。”

在太行深处的县医院,70岁的王奶奶曾因反复骨折辗转求医。过去没有专用设备,医生只能凭经验判断为“老年性脆性骨折”。2023年,赵建团队研发的智能筛查系统在这里投用后,普通CT结合人工智能分析,5分钟就确诊为重度骨质疏松。“以前测骨密度得跑到县城,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当地医生的话语里满是欣喜。

这项突破源于3年前的基层调研。当发现乡镇医院骨质疏松确诊率过低时,赵建立即组织团队攻关。他们以QCT结果为金标准,测试7种算法模型,收集分析海量影像数据。那段时间,赵建带着大家住进实验室,为优化参数常常守到凌晨。最终研发的智能系统突破设备限制,在基层医院推广后,让骨质疏松筛查率大幅提升。

赵建(左一)与同事交流工作。

2020年夏天,赵建的诊室来了位特殊的患者。72岁的李大爷抱着装满CT片的布袋走进诊室,老人辗转5家医院,得到的都是模糊结论。赵建将不同医院的影像同步投射,耐心分析:“结节虽只有6毫米,但边缘的毛刺征象像小太阳的光芒,恶性的可能性大。”他用手绘示意图把专业术语变成生动比喻,让老人读懂了病情。

确诊肺腺癌后,赵建没有止步于出具报告,而是主动联系胸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术后每月跟踪复查。正是这份精准诊断与全程关怀,让老人抓住了早期治疗的时机,预后效果远超预期。现在每年复查,李大爷都要等赵建看过才放心。如今,这种“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服务,已惠及2300余名患者。

赵建在会上分享报告。

作为学科带头人,赵建带领团队拿下河北省骨关节影像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医学影像领域唯一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等重磅资质。他策划举办的全国肌骨影像学术大会、肝病影像会议等盛会,邀请200余位国内外顶尖专家,为河北影像学科注入新活力。从传统胶片到数字影像,从二维平面到三维重建,他亲历两次技术革命,如今正带领团队向智能影像时代迈进。

26年来,赵建在黑白影像里见过太多生命困境,始终相信灰度交错间藏着破雾的光。当被问及未来计划,赵建笑着说:“等年轻人能独当一面,我就去山区义诊,那里永远需要影像‘守门人’。”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