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责任公司: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巴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焊花飞溅,天车穿梭,机器轰鸣……巴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责任公司6万平方米的巨大车间内,原料在生产线上有序流动,近500名工人正为一张张订单争分夺秒。
夏日的曹妃甸骄阳似火,记者走进巴威唐山公司,看到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今年订单排满了,大家都在加班加点赶工。”公司副总经理窦洪炎说,“2023年8月投产以来,我们首年就完成了3000吨生产任务,去年达到1.1万吨,今年计划冲刺2万吨目标。”
技术部经理徐佳指着巨大钢制材料告诉记者:“这就是公司正在生产的光热锅炉的吸热塔组件和蒸汽发生器组件。光热锅炉通过利用太阳光将熔盐加热到600摄氏度,再利用热熔盐循环加热水,生成水蒸气发电,是非常环保低碳的发电锅炉。”
图为巴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场面。
落户曹妃甸:区位与环境的双重赋能
北京巴威公司的前身是北京锅炉厂,成立于1986年,在引进美国巴威公司成套先进技术后,历经30余年发展,已成为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的大型锅炉装备制造企业。2020年,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北京巴威公司将生产部分从北京石景山迁至曹妃甸。
谈及选址曹妃甸的原因,巴威唐山公司总经理杨勇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部分原材料依赖进口,产品在海外市场占比50%以上。这里距港口不到10公里,让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这是极为关键的地理优势。而且,从项目签约落地到建设运营,当地政府给予了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不管是前期手续跑办,还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有专人跟进解决,让我们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专注于发展。”
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优质的营商环境,促成了巴威与曹妃甸的完美“联姻”。而此前首钢从石景山到曹妃甸的搬迁,已为这片土地奠定了完善的产业基础,上下游企业配套齐全的集群效应,更让巴威的落户显得顺理成章——“我们追随首钢‘老伙伴’而来,曹妃甸临港优势明显,产业链配套成熟。”窦洪炎直言。
产能升级:从“制造”到“智造”的绿色转型
巴威唐山公司的落地,绝非简单的产能平移,而是一场全方位的转型升级。公司占地303亩,建筑面积11.47万平方米,建有3座联合厂房及综合办公楼、宿舍楼、研发中心、堆场等设施,北京巴威公司的全部产能在此集聚。
新基地聚焦高端绿色节能锅炉领域,将大型电站锅炉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作为核心业务,其设计制造的100万千瓦等级烟煤超超临界产品、60万千瓦等级褐煤超超临界产品、60万千瓦等级无烟煤超超临界产品,均达到行业国际最先进水平。“利用搬迁契机,我们对工艺流程重新梳理优化,形成了更高效、科学的布局。”公司技术专家张旗介绍。
与此同时,公司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MES系统在生产环节的全覆盖,真正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高端锅炉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高附加值“智造”的华丽转身。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巴威唐山公司步伐坚定。公司与隆基森特合作建设了2.58MW BIPV光伏发电项目,于2022年底并网发电,2024年前10个月发电量比预估超出11.4%。隆基森特BIPV——隆顶的无边框设计,能促进雨水对组件表面的自然冲刷,减少灰尘积聚对发电效率的影响,确保阳光充分转化为清洁电能,为企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集群效应:产业链协同激活区域发展
巴威的落户,让曹妃甸装备制造园区的集群效应愈发凸显。如今在这里,金隅科实公司能加工精度达0.002毫米的零件;北京鑫华源公司的无线重载泊车机器人穿梭运转;巴威唐山公司则成为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通过与周边企业合作,“带动了锅炉配套产品制作,吸引优秀焊工参与协作,为曹妃甸培养了很多焊工人才。”窦洪炎表示。
人才是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巴威唐山公司依托曹妃甸新城高校资源,多次开展校园招聘,来自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及华北理工大学的学生,占到公司招聘总数的75%以上。“学生们都能很快融入公司技术团队,成为独当一面的能手。”公司人事部经理单建新说。
在生产车间,两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的技术工人向记者讲述了成长故事。焊接工位上的王志发于2023年1月来到公司,从事氩弧焊工作。“董强师傅手把手教学,同事们互相支持,现在我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这位来自沧州的小伙,已在曹妃甸找到知心爱人,打算明年买房结婚。铆工生产线的高鹏则说:“黄刚师傅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现在我已能独自完成工作,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来自承德的他对收入满意,也准备在这里买房安家。
截至目前,巴威唐山公司已为曹妃甸区创造200余个就业岗位,涵盖技术研发、生产操作、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机会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随着产业链协同的深化,企业与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持续加速,巴威唐山公司正朝着“世界一流高端锅炉制造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