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 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部署20项民生工程。全省上下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今年(2025年)上半年,我省20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多项工程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不久前,由团省委主办的全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招聘会(石家庄专场)在河北地质大学举行,40多家集群内企业带着各自岗位需求走进校园,与高校毕业生开启双选对接。
团省委学校与少年部副部长 庞飞:
组织大学生走进产业集群、走进企业,推动大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大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500余场次,参加单位3.6万余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累计80余万条。
唐山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布局"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衡水在零工超市基础上,构建县乡村三级灵活用工服务网络,建成23个零工市场,提供就业岗位16751个。
上半年,围绕就业促进工程,全省开展创业服务27.3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15.98万人。
做实做细做优"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质扩容工程,上半年,全省选树五星级"河北福嫂"301名、"河北福嫂"进京津基地100个,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乡村)活动6483场,带动更多妇女实现稳定就业。
最近,我省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兆通城中村改造项目完工,村民们喜迁新居。
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兆通社区居民 张净:
以前我们村路特别窄,正常错车都费劲,现在车并排走都行。
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兆通社区居民 刘红霞:
以前冬天都是自己供暖,费用高,温度也达不到,现在集体供暖,温度也高了,挺好也便宜。
民以居为安。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步伐,目前列入计划的585个城镇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改造。
聚焦住房、上学、看病等事关民生福祉的"关键小事",我省开展就医购药便民服务工程,截至6月底,70家公立三级定点医疗机构、497家公立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已开通运行"一码付"。
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今年计划完成新建、改扩建100所义务教育学校,截至6月底,97所学校主体已完工。
扎实做好"一老一小"民生保障。全省已建成一批设施完备、服务优质的普惠托育机构,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制定2025年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补贴范围和标准,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量身打造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
残疾人是特殊群体,需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我省连续7年把精准助残服务工程纳入20项民生工程,不断满足残疾人群体康复、就业、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需求,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在6月21日举办的河北省残疾人就业洽谈会上,京津冀三地162家企业提供岗位2000余个,500余名残疾人现场求职,3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河北省残疾人就业中心主任 高健:
以实施"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为抓手,通过培育县域特色手工项目,力促更大范围、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进一步织密织牢特殊群体社会救助网络。
今年以来,我省累计完成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171036例、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142936例,实现建档立卡孕妇应筛尽筛。
3.79万名"爱心爸妈"用点滴付出编织成温暖的守护网,让无数留守困境儿童重新找到"家"的方向。
持续开展"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一大批志愿者、社会组织与特殊儿童及家庭结成帮扶对子8700余个,开展关爱服务活动5500余场。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一件件民生实事,为百姓幸福加码,让群众生活升温。我省将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前进,答好一张张民生答卷,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