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润北库
瀑河水库鸟瞰图。
立秋虽至,暑气未消。
8月9日,祖籍徐水区漕河镇的韩浩一家,从北京出发,返乡奔赴瀑河生态休闲度假区。
山脚的瀑河水库水清岸绿,荡漾碧波中黑鹳、灰鹤、野鸭、白鹭嬉戏蹁跹,到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我上大学的时候,瀑河水库就干了,库里变成了一片大草地。后来,从新闻里看到瀑河水库又‘活’了,就一直想来看看。”故乡山水之变,让在北京奔波的韩浩,轻松享受到赏花戏水、露营烧烤的快乐。
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
瀑河,白洋淀上游“九河”之一。始建于1958年的瀑河水库,曾是一方山清水秀、鱼虾丰饶的胜地。
然而,上世纪80年代起,水库陆续出现渗漏,库容锐减。至2008年,瀑河水库彻底枯竭,毫无生机。
瀑河水库距白洋淀河道不足50公里,补水济淀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改善白洋淀水质与生态,2017年,瀑河水库启动整修工程,为蓄水做准备。
2018年4月,瀑河水库迎来南水北调中线6600万立方米清水,20多年来首次补水白洋淀。
7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经瀑河水库,先后向白洋淀生态补水近5.2亿立方米,成为“南水”为白洋淀生态补水的重要“中转站”。
南水润北库,生态需维护。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这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的治理目标。”瀑河水库事务中心主任李国彬语气坚定。
目标既定,行动必随。
自2018年起,水库常态化组织职工巡查周边及河道;建成污水处理厂,铺设配套管网;实施河道清淤、雨污分流等系列工程,守护一泓清水东送。
对于瀑河水库来说,进来的远不是南水那么简单。
野生鸟类是生态晴雨表,这几年瀑河周边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一代代寻迹而来。
2019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翩然而至,成为生态改善的报春鸟。
“2020年3月,我第一次在瀑河水库拍到百余只天鹅。”摄影爱好者史建方近两年收获颇丰,“如今瀑河水库成了‘鸟的天堂’,经常能看到绿翅鸭、凤头潜鸭、翘嘴麻鸭等鸟儿同时出现,有时候能有七八千只。”
史建方印象里,上一次在瀑河水库看到这么多鸟儿,是在1978年。那一年,他第一次到瀑河水库玩。
至今,水库周边已吸引白鹳、黑鹳、大鸨、天鹅、鸿雁、白琵鹭等近百种珍禽翔集,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此停留栖息。
除了鸟儿,瀑河水库的鱼类也越来越多。鳜鱼、鳑鲏、黑鱼、鲤鱼、鳙鱼等众多鱼儿,让瀑河水库重焕生机。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2022年,依托水库生态优势,瀑河生态休闲度假区应运而生,涵盖石龙山体育生态公园、农文旅产业园等多重休闲场景。
从农业观光到研学旅行,昔日的荒凉水库,蝶变为保定市核心景点,成为市民向往的“后花园”。
相关统计显示,度假区已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光“五一”“十一”小长假,入园总数超3万人次。
2023年,瀑河水库荣膺“河北省水利风景区”称号,成为生态保护利用的鲜活典范。
如今,石龙山体育生态公园旁,太行步道徐水段蜿蜒伸展,吸引众多运动爱好者。骑行者在碧水蓝天间穿行,饱览8000亩库区的自然风光。
山水好风景,致富好“钱”景。
水库旁,仿野生中药材种植数字农业溯源基地建成投产,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瀑河生态休闲度假区规模持续扩大,现有员工200余人,当地村民占比超过90%。
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果蔬采摘、土特产销售红红火火,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环境变好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现在一个月能收入6000元!”在度假区负责车队管理和后勤的村民陈庆华,笑容满面,“看着瀑河一步步变好,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从昔日荒滩到度假园区,瀑河水库正用一泓碧水和满目青翠,一笔一画勾勒出“水清、山绿、民富”的幸福图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