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绿色转型提升发展含金量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丨全面绿色转型提升发展含金量
生态向美 产业向绿
全面绿色转型提升发展含金量
日前拍摄的沧州南大港湿地。近年来,南大港湿地水清苇绿,环境优美,生态质量持续改善。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河北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经济发展含绿量越来越高、含金量越来越足。
空气质量连续3年“退后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连续5年超90%,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河北绿色版图接续扩展,绿色转型不断提速,绿色底色愈加亮丽。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7月8日清晨,南大港湿地,微风吹起涟漪,东方白鹳在水中悠然踱步,黑翅长腿鹬在芦苇间时隐时现。这一幕幕美景,都被观鸟“发烧友”宋文峰定格在相机里。
目前,南大港湿地摄影短视频大赛正在征集作品。全国各地的鸟类爱好者和摄影师纷至沓来,用镜头记录鸟儿的灵动瞬间,体验湿地的独特魅力。
“这几年湿地水清了,苇绿了,鱼多了,候鸟飞来飞去,我已经拍摄记录了不下40种。”宋文峰说,在他的镜头里,很多珍稀鸟类成了常客。
去年7月,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持续擦亮这张世界级生态名片,湿地从人工巡护到智能监测,保护更加科学高效。如今这里有鸟类272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共69种。
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尺,我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大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河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好天儿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全省优良天数平均136天,同比增加20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4.9%。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了百姓身边的场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目前,邯郸沁河(复兴区段)、滹沱河(石家庄市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秦皇岛湾北戴河段、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及龙岛区域、秦皇岛北部湾区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塞罕坝又添新绿!
7月9日一大早,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分场党支部书记王立东和同事走进郁郁葱葱的林海,查看林冠下新种树苗的长势。今年以来,塞罕坝已完成林冠下造林3300亩。
“今年春天种下的樟子松、云杉、桦树,正可劲往上长。”王立东说,过去追求“绿起来”,现在追求增林扩绿与提质增效相结合,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健康。
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2024年,全省完成营造林638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13万亩,绿色生态屏障越筑越牢。
生态变美,引来鸟儿“诗意栖居”。在白洋淀,青头潜鸭连续3年被观测到育雏;滹沱河畔,成群的崖沙燕在沙岛上安家;衡水湖上,鹭鸟聚集的“鸟岛”呈现一派生机……
发展方式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绿植花卉、钢铁雕塑随处可见,废弃厂房和高炉底座变成创意景观,还有户外钢铁博物馆……正值暑期,位于邢台市的德龙钢铁有限公司,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钢厂变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游客当环境监督员,这是钢铁企业的开放态度和环保自信。”德龙钢铁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国旗说。
这份自信,来自环保绩效创A。
通过技术改造,德龙钢铁不仅实现污染减排,而且30%以上的烟气可以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3万吨。
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优势,环保绩效创A是抓手。
河北实现在产钢铁企业全面创A,为全省工业减排贡献12%以上。以钢铁行业为引领,重点行业创A有力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全省环保绩效A级企业总数达到144家,带动钢铁大省“绿色突围”。
锚定“双碳”目标,河北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绿”正厚植燕赵大地。
“稳稳的绿电”点亮转型的灯——
截至5月23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发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这个世界最大“超级充电宝”,一次蓄满可储存新能源电量近4000万千瓦时,双向电力调节能力达720万千瓦,大幅提升绿电消纳能力。
推进新型能源强省建设,我省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科学发展抽水蓄能,实施新型储能、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项目,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融合发展。1至6月,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1528.5万千瓦。
车水马龙间涌起绿色低碳潮——
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我省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80%以上接入铁路专用线。加大低碳交通工具推广力度,全省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超3.7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来,到崇礼度“凉夏”!
7月5日,2025(第五届)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在崇礼富龙四季小镇火热开启。135场充满激情、时尚多彩的赛事活动,一直持续至10月,雪国崇礼成了户外天堂。
冰天雪地的季节转换,文旅消费的商机无限。崇礼冬季雪道摇身一变,成了夏季山地运动公园。如今崇礼赛事、会展、研学、旅游全面发力,去年夏季游客数量首次超冬季。
深入推进首都“两区”建设,张家口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成为体育赛事聚集带、户外运动目的地和融合发展示范区。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我省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好山好水成为“有价之宝”。良好生态,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向美而行,文旅活力在青山绿水间涌动。
“5年前,我们这里还是一个空心村,抗大路给村里带来了新机遇,引来了投资商。”邢台市信都区前禅房村党支部书记李纪成说,2019年,村里与北京“云清清”公司合作打造康养民宿,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百姓身边的“绿”变成了口袋中的“金”。抗大路串起沿途38个村,也将山里景区串珠成链,成为旅游路、富民路。
点绿成金,好风景里“长”出绿色产业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4年)》显示,秦淮数据综合指数入选“强势领跑”第一梯队,绿色低碳指数位居行业第一。
“第一的背后,有着怀来气候的助力。”在秦淮数据设施运维一部负责人韩宝良看来,在这里,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全年大部分时间自然冷却。丰富的风能与太阳能,还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绿色能源供应。
好生态孕育发展新动能。目前,张家口已建成和投运数据中心项目48个,算力规模超过3万P,成为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美起来的河北,生态“高颜值”正变成经济“高价值”。
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1.3%,其中接待京津游客人次占比15.2%。“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