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来自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的报告
向海图强,蓝色引擎动能澎湃。
唐山,这座大地震后涅槃重生的城市,不断加快转身向海、经略海洋的步伐,释放开放潜能,彰显开放活力,49年来,实现了由内陆型城市向海洋型城市的加速蜕变。今年上半年,沿海经济带GDP完成1710.8亿元,累计增长6.7%,占全市比重37.23%。
图为曹妃甸矿石码头。
背倚“工业重镇”,作为全国最大的进口铁矿石接卸港和钢材输出港,唐山港已跃居全国及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每天,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多个国家的百万吨货物在这里流转,到港车船快进快出,货物集疏安全高效,港口日夜吞吐不息,成为唐山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项目建设火力全开
港口发展,基建先行。眼下,随着唐山港一批建设项目的拔地而起,港口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服务能级的持续提升,多元化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在唐山港京唐港区铜精矿保税混矿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工人们争分夺秒加紧进行顶板安装工作,这是项目主体完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建设者们满弓紧弦,铆足工程建设抓质量、抢进度的干劲。
6月23日,京唐港区铜精矿保税混矿项目成功获得海关总署批复并正式开展混矿作业。几天时间,首批3万吨铜精矿通过汽运方式顺利抵达内蒙古赤峰,进行纯铜冶炼。
重点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作为国内首个在粉砂质海岸及挖入式港池设计建造的30万吨级重力式沉箱结构码头,唐山港京唐港区51#、52#散货泊位工程目前已通过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用海批复,工程总体进展顺利。这个项目总投资49.5亿元,泊位投入使用后,年通过能力可达2560万吨,将满足铁矿石、镍矿等相关产业的运输需求,进一步完善京唐港区的功能布局,大幅提升京唐港区的综合竞争能力,更好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畅通。
“不仅仅是接卸能力的增强,51#、52#散货泊位采用的堆场条形仓光伏发电系统,能直接减少港区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全封闭管廊与铁路、钢厂的互联互通,形成‘公转铁’的运输模式和‘前港后厂’的作业模式。这两个泊位,将会不折不扣地成为金属矿石绿色疏港的示范样板。”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1#、52#项目办负责人董川说。
6月17日,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炭储运配套翻车机房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工程车辆穿梭其中,施工人员忙着吊装、紧固、焊接……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建设图景。
作为全省重点项目,全省在建的最大翻车机房,这个项目一开始,就吸引了诸多关注的目光。建设者们马不停蹄,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廊道工程施工和翻车机房设备安装。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储运能力。
在唐山港,绿色能源项目也在加速推进。唐港股份专业煤炭码头源网荷储一期项目,是京唐港区首个风力发电项目,于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工程完工后,每年能产生330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 “自用自发 余电上网”的模式,在满足自身使用的基础上,还可将余电优先本地消纳,对于优化港口用能结构,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航线织网高频上新
唐山,地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产业优势、区域优势明显。唐山港,资源禀赋优越,发展空间广阔,历经30多年的加速蝶变,成为唐山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的重要海上枢纽。
航线越多,网络越密,港口的通达能力越来越强,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集聚,客户和货源的吸附力就会越来越大。
7月25日17时30分,装载近2万吨钢材的“长霞”轮驶离京唐港区,加足马力驶向韩国平泽港。“经过多年的悉心培育,目前,唐山港京唐港区已经形成了通达韩国釜山、仁川、光阳、平泽、浦项等多个港口的件杂货稳定航线,实现了韩国基本港全覆盖。2025年上半年,保持了每月十几艘以上的船舶频次。”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副部长邓国超说。
除了件杂货航线,火“出圈”的还有集装箱。近年来,唐山港以集装箱为纽带,积极开拓新航线,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全面深化陆海联动,为唐山市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支撑。
14年前,“鸭绿江”轮在京唐港区顺利完成91个标准箱的装船任务后,首航韩国釜山港。这是河北港口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为腹地企业开辟了直达国际市场的新通道。唐山港,迈出了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此后,唐山港航线拓展的步伐持续加快。2017年,“SEOUL TRADER”号集装箱货轮从京唐港出发,直航日本关东,成为中日直航航线开通的重要坐标。2021年,唐山港—韩国平泽港航线投入运营,唐山港集装箱航线实现了对日韩主要港口的高密度全覆盖。2023年,首条东南亚集装箱航线开通,中东、印巴航线试运营;2024年,借助京唐港—上海的高密度内外贸同船航线,开通河北港口首条远洋航线“美西快线”,服务冀货出海、国货出海。
除了拓展物流通道,运输方式也在不断优化。经阿拉山口,向西连接中亚、欧洲;经二连浩特,向北连接蒙古国和俄罗斯;经满洲里口岸,经西伯利亚铁路直达欧洲……目前,唐山港拥有海上货运航线230多条,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内陆港59个,20多条海铁联运线路覆盖11个省、区、市,成为面向东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显现。
经纬航线不断织密,内陆港星罗棋布,海铁联运通道无缝衔接,必将有力推动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先进制造等产业协同开放发展,形成物流链支撑下的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为唐山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业繁忙活力迸发
2023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42亿吨,同比增长9.53%。2024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8.6亿吨,同比增长2.37%。连年增长的吞吐量,成为以港口之兴,赋能城市发展的鲜活注脚。
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靠泊的船舶汽笛声与起重机的轰鸣声相互交织,码头上一片繁忙景象。“泊位深水化、船舶大型化、作业标准化,使我们在同类港口中更具竞争力。”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副组长孙中才说。该公司深化与海事、引航、拖轮等单位的合作,加强信息化共享和协调联动,港口船舶周转效率持续攀升,目前已实现常态化满载靠泊作业。
作业效率,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客户。走进码头近距离看生产效率提升,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出锚定目标任务,优化生产组织系列“组合拳”。通过追踪船舶航行动态信息,优化船舶靠泊计划,整合生产场地、设备、人力等生产要素,全时段、全流程监测生产过程,最大限度压缩生产停时,保障船畅其行,货畅其流,叫响京唐港区散货装卸、件杂货运输服务品牌。2025年上半年,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均作业量突破65万吨,船舶作业效率同比增长9%。
夏日的集装箱码头生产一片火热,货轮平稳靠泊,自动化岸桥高效运转,集疏运卡车鱼贯而行。面对船舶集中到港的情况,津唐集装箱码头制定清晰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目标,精准规划前期作业,利用先进技术优化生产过程,科学规划“岸桥—拖车—堆场设备”配比,释放智慧管控潜能,以复盘总结分析生产组织优劣,为整体作业效率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跃动的数字,成为最有力的证明:津唐集装箱公司在作业“弘泰”637轮时,船舶作业效率同比提升2%,作业“圣顺72”轮时,船舶装卸效率较同类型船舶最高效率提升2.87%。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今天的唐山港,正以其在项目建设、航线布局、运营效率与智慧港口的突破性探索和实践创新,向着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砥砺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