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田野与城市的共富之桥 一个千亿级农批市场的温度与力量
凌晨3时的首衡高碑店市场,总是先整个城市一步苏醒。满载果蔬的货车排成长龙,从全国各地集聚于此,又将驶向全国各地。手电筒光束在夜色中交错,吆喝声与引擎轰鸣交织成一首保供“进行曲”。商户史经通麻利地分装着芦笋,汗珠在冷库的低温中凝结:“六点前要送到山西,咱的菜得上老百姓餐桌!”这位90后江苏小伙扎根首衡六年,将特菜生意从零做到日均百吨规模。不远处,“黄瓜大王”杨顺春的吆喝穿透喧嚣——两小时后,他档口的鲜蔬将出现在北京超市的货架上。
首衡高碑店市场交易火热
商户心声:“家里人”的温度与生意的厚度
“档口租金降了,运营成本低了,连最头疼的孩子上学问题,首衡都帮忙解决了!”首衡水果商户小宝哥,掰着手指细数着来到首衡的变化。
像小宝哥这样的首衡头部商户,算好了成本账,更看准了市场的长远账。2019年入驻至今,他的经营版图悄然裂变——从最初1亿年营收、17人团队、3个东南亚单品的小档口,扩张为年销十五六亿、160人团队、经营五六十个品类的行业标杆。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产业疏解的首个落地运营的项目——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有8700余家经销商和企业入驻经营,交易辐射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目前,该中心承接了北京7200多家外迁企业,吸引3万多名外来人员在高碑店“安家落户”。
其中,蔬菜商户王瑞仙是最早“吃螃蟹”的人。2015年首衡高碑店市场启动运营,她果断将菌菇生意从北京迁来。十年间,她的冷库从零扩张到12个,货位翻了十几倍,每天发货超30吨。“农产品流通就是和时间赛跑!”她的日程表印证着这句话:清晨采购商选品,中午摆上北京火锅店餐桌,下午已抵达辽宁商超。
“当我们发现这里的区位优势明显、经营成本低、交通更便利,都开始自发‘安利’。”王瑞仙说。“但是真正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是硬件设施外的,首衡为商户提供了资源对接、金融支持等全方位服务,更以事无巨细的关怀助力商户发展壮大。”
孙楠介绍蜜瓜系列产品
当水果商户孙楠因档口位置边缘发愁时,首衡集团负责人亲自协调,两个月内将其迁入核心交易区。位置升级直接带来客群升级,过去零散采购的客户变成稳定大单,孙蜜的档口规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如今,孙蜜在高碑店市场水果交易区的档口面积从1个车位扩展到15个车位,“孙蜜壹号”品牌也发展壮大。
当商户苦恼于品类单一时,首衡团队带着商户奔赴全国,帮他们对接荔枝、西瓜等产地;当电商浪潮袭来,首衡手把手教商户玩转直播,把手机变成“新档口”。“过去单打独斗时,哪敢想这些?”孙楠感慨道。
管理员之力:菜篮子的“隐形守护者”
在首衡市场,在近万家商户背后,有这样一批默默付出的人,他们为商户提供着一站式“管家”服务,守护着“菜篮子”“果盘子”的稳定运转。
辛林洋是首衡集团的一名市场管理员,负责首衡应急物资中转站蔬菜区的管理,他的“片区”聚集着129家经营各类果蔬产品的商户。
巡查市场是他的首要任务,穿梭在摊位之间,他仔细检查货物摆放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占道经营现象。“规范经营不仅能让市场整洁有序,更能保障大家的通行安全。”每到一处,辛林洋都会耐心地向商户解释。巡查过程中,辛林洋还会留意新上市的产品,与商户交流销售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辛林洋巡查市场与商户交流
“辛经理,我这菜每天都得运过来,新位置要是不方便,损耗可就大了。” 商户易延礼望着首衡高碑店市场的新规划图直叹气。作为在这里经营了多年的老商户,今年中转站搬迁让他失去了原有的摊位,心急如焚的他只能向市场管理员辛林洋求助。
辛林洋立刻拿出市场平面图,与易延礼一同研究。“中转站搬到西边了,原来的位置确实得腾出来。”他指着图上几个区域耐心分析,“你看这几个地方怎么样?离保供一期近,装卸货也方便。” 察觉到对方对人流量的担忧,辛林洋又带着老易实地考察,“靠近蔬菜区主通道,采购商过来顺路,生意指定差不了。” 接下来几天,辛林洋穿梭于管理办公室和各个摊位之间,反复协调,终于为商户敲定了理想的新摊位。
像辛林洋这样的市场管理人员还有很多,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商户们用一车车新鲜果蔬,精心守护着百姓的餐桌;而市场管理员们,则用日夜的辛劳,守护着商户们的经营之路。双方携手,构筑起京津冀 “菜篮子” 的坚固防线,让每一份新鲜与安心,都能稳稳地抵达千家万户 。
专家之见:从“冷板凳”到“热产业”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农批行业投入大、周期长、利润非暴利,需长期沉淀。新建成的农批市场通常需要5至8年才能实现系统化、规模化的运营。”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感慨道,首衡集团在乡村振兴、应急保供中已成为主力军,其全国布局和“平急两用”模式符合国家政策方向。
马增俊带队调研首衡集团
据了解,首衡集团已带动全国种植面积530多万亩,产量近1200万吨,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0个农业县。依托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促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其中,首衡高碑店园区的成功运营,辐射带动河北种植基地150余万亩,直接带动8万人就业,增加周边乡镇居民年收入超过10万元,真正创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新路径。
马增俊向记者介绍,首衡集团推进了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等项目,“这种定位不仅让首衡在日常运营中实现规模化发展,更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成为保障城市物资供应的‘稳定器’。”
在平时状态下,中转站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蓄水池”和“稳压器”。带动前端,可以帮助前端农户种得优、卖得好;保障后端,可以稳定市场供应,维护价格稳定,让消费者买到更加安全、新鲜、物美价廉的农产品。
从高碑店、孝感到常德、永州、曹妃甸等,首衡在全国节点城市落子布局。孝感首衡城运营仅一年,便集聚3000余家商户,与全球20多个国家的1000家供应商建立合作,果蔬交易量突破1000万吨。这种南北双核联动,促进农产品跨区域调配,实现“买全国、卖全国”,推动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全链条流通,从根本上激活了乡村产业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