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人民日报看河北|定州博物馆 古城珍宝传千年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5-22 16:33:28

北宋刻花玻璃瓶。

东汉掐丝镶嵌金辟邪。

东汉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

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

河北定州,自古即是北方重镇,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和2000多年建城史。战国和两汉时期,定州是中山国都城。北魏初期,在此设安州,后改名定州。定州白石造像、定窑白瓷、定州塔(开元寺塔)闻名于世,苏东坡在此写下的《中山松醪赋》亦令后人神往。

定州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原址在定州文庙院内,2018年迁入新馆。新馆为仿汉代高台式建筑,外观庄重大气、高华典雅,与邻近的开元寺塔、定州贡院等古建筑相得益彰。馆内设有“汉家陵阙”“北朝佛陀”“尘外千年”“天下大白”“金翠明珠”“故乡星空”6个常设展览,以汉代王墓藏珍、北朝造像佳作、塔基地宫瑰宝、定窑瓷器精品、明清首饰集萃、历代名人故事为主线,生动展示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领略大汉风采

步入博物馆大厅,一面荟萃馆藏珍品的浮雕引人注目。“我馆藏品5万余件,种类丰富、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其中一级文物107件,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堪称翘楚。天工绝技的汉代中山王墓珍品、独树一帜的定州白石佛像、风华绝代的定瓷文物、世所罕见的佛塔地宫文物,均为特色藏品。此外还藏有2.9万册古籍旧志和3万多块清代木刻板。”定州博物馆馆长齐增玲介绍。

定州古称中山,源于战国时期由白狄人建立的中山国。自汉景帝封皇子刘胜为第一代中山王起,以卢奴(今定州)为都城的汉代中山国传续17代,长达329年。定州市遗存大量汉墓,尤以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文物最丰。

“汉家陵阙”展厅里,生动多姿的陶俑、造型逼真的陶仓楼,精雕细琢的玉璧、玉佩、玉璜,纹饰多样的画像砖,青铜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反映了汉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面貌。

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一组金器小巧而华美,采用掐丝镶嵌、金粒焊缀等工艺,体现了汉代金器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掐丝镶嵌金辟邪以虎为原型,前额隆起,角向后垂卷,镶红玛瑙、绿松石为睛,张口露齿,昂首阔步,四肢前伸,长尾拖地。身体以金片捏制成型,角、尾为粗金丝上缠绕细丝,颈前、后背及身体其他部位也点缀红玛瑙、绿松石,体表满饰密集的金粟粒。“这两只瑞兽一只头上有两角,为辟邪,一只头上一角,为天禄。博物馆门前的铜雕就是根据它们的形象制作的,称为‘定吉祥’‘定如意’。”齐增玲说。

玉璧是古人祭天时的礼器。到了汉代,人们将精美玉器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刘畅墓中出土了不少玉器,其中有两件“镇馆之宝”。东汉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高30.5厘米,是目前考古出土最大的出廓玉璧。它采用和田青玉雕成,玉质温润亮泽,璧面上装饰规整的乳钉纹。玉璧上方透雕一龙一螭衔环,两侧也分别透雕一龙一螭,龙腾螭跃,极富动感。

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由4块和田黄玉片插接而成,两侧支架为叠胜形,分别透雕青龙和白虎。中间两屏片略呈半月形,两端有榫插入架内,透雕神仙人物、祥禽瑞兽。上屏正中为西王母,分发高髻,凭几端坐,旁有羽人、朱雀、九尾狐、三足乌等;下屏正中为东王公,发后梳,旁有羽人及熊、玄武等。玉屏风和座屏常见于记载,但考古出土的实物仅此一件,这也是考古发现的最早将人物、动物、景物合雕在一起的玉器,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玉衣作为汉代帝王贵族的葬服,按等级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刘畅下葬时身着银缕玉衣,出土时残留1000余片玉衣片及部分银线。定州博物馆参照其他玉衣形制,后配了部分玉片,复原了完整的银缕玉衣。

品赏佛教艺术

北朝时期,定州是中国北方的佛教造像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定州系白石造像。定州博物馆所藏北朝佛教造像,运用了浮雕、透雕、描金彩绘等技法,思惟菩萨像、双身像、透雕龙树背屏是其常见造型。

北齐白石透雕双思惟菩萨像为透雕龙树背屏,正面主尊双菩萨呈半跏趺坐于龛中,双弟子、双胁侍站立龛外。龛和底座雕有宝塔、坐佛、龙、飞天、力士、护法狮等。此造像构思巧妙,内容丰富,是河北地区北齐石造像中流行的式样。

白石胁侍菩萨像是定州博物馆最美造像之一,其制作年代为北齐至隋代。菩萨发髻呈螺旋状,广额丰颐,舒眉秀目,高鼻小口,神情安详恬静,双手合十于颈右侧,作祈福状。身着袒右袈裟,贴体垂下,跷足站立于圆形莲座上。这尊雕像呈现出优雅的曲线美,开启了隋唐造像“一波三折”身体造型的先河。

1969年,定州发现了瘗封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的静志寺塔基地宫和北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的净众院塔基地宫。两座地宫共出土700余件文物,包括舍利供具、佛教造像、香具法器、历代钱币等,“尘外千年”展集中展示了这些珍品。

静志寺塔地宫出土了供奉舍利的隋代七重宝函,分别为石函、盖形石志、鎏金錾花铜函、鎏金錾花银碗、鎏金錾花银塔、蓝色玻璃瓶、银莲花盖方形玻璃瓶。其中,鎏金錾花铜函通体錾刻纹饰,有菩萨、天王、夜叉、狐狸、朱雀、天马及花卉纹等,四壁左右錾有铭文,盖内顶有墨书题记,记事详细。

鎏金铜天王像头戴金翅鸟宝冠,蹙眉暴眼,鼻直口阔,胡须卷曲,面相威严;肩披斗篷,腰系软甲,左手握金刚杵,右臂曲至胸前,五指平伸;下着长裤、软靴,足踏小鬼。整体形象英勇魁梧,刚劲有力,为晚唐五代金铜造像之精品。

彩绘木雕力士头束髻,戴发箍,双眉紧锁,怒目圆睁,胸腹袒露,下着短裙,左手握杵,右手曲臂捉拳,赤脚站于木托之上。通体赭色,发箍、唇、裙涂朱,发际、眉、眼、裙边涂黑彩。力士像形体雄健,比例准确,色彩浓重而和谐,体现了五代北宋时期精湛的木雕造像技艺。

浅蓝色刻花玻璃瓶通体透明光洁,直颈,折肩,筒形腹,平底,颈、腹和底部均有几何花纹。其器形和纹饰均为10世纪伊斯兰玻璃器的流行样式。

“这件玻璃瓶是域外传入中国的钠钙玻璃,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而旁边这串北宋琉璃葡萄则是国产铅钡玻璃制品。”齐增玲介绍。葡萄粒呈紫黑色或紫红色,不透明,表面泛着“白霜”,以金属丝缀连成串,鲜活逼真。

饱览定瓷珍品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隋唐,至北宋达到高峰,终于元,历时700余年。定瓷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为主要特点,采用刻花、划花、印花、镂雕、压棱等装饰技法。

在“天下大白”展厅,可以看到第三件“镇馆之宝”——北宋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此瓶高60.9厘米,是现存北宋早期最大的定瓷器物,有“定瓷之王”的美誉,为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瓶颈细长,颈中部为圆盘,肩部一侧塑龙首流,龙首高昂,张口露齿,气势飞扬。全身上下刻满纹饰,有莲瓣纹、竹节纹、菊花纹。其秀丽脱俗的花纹、莹润洁白的釉色,展现了宋人的清雅风尚。

金银棱扣指在漆器、瓷器等器物的口边、足边包镶一圈金属箍。北宋中后期,瓷器包镶金银棱扣之风不仅盛行于宫廷,也波及民间。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北宋定窑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胎坚质细,釉白光洁,颈饰弦纹,肩腹间饰凹弦纹,腹饰三叠仰莲纹。瓶口配卷枝钮鎏金银花盖,中心饰覆叶纹,圈足镶鎏金银片,倍显雍容华贵。

定窑除了白瓷,也烧制少量黑釉、酱釉、绿釉瓷器。北宋定窑黑白釉瓷轿为六角攒尖式轿顶、方形轿身,轿门挂半遮短帘,一少妇跪坐于内,后帷有镂空垂叶纹窗。4名轿夫抬轿,其一头戴花冠,躯体残缺,另3人戴幞头,系宽腰带,一手扶轿杆,一手叉腰。瓷胎细白,轿顶施黑釉,局部泛黄,其余部分施白釉,轿体、轿夫加点黑彩,色彩对比鲜明,人物刻画简洁生动。

北宋定窑绿釉莲荷游鸭纹枕略呈椭圆形,枕面前低后高,剔荷叶和荷花纹,一只鸭子悠游于荷花丛中,篦划叶脉及羽毛纹。侧壁饰弦纹及草叶纹。全器施翠绿釉,底露胎,是少见的定窑绿釉珍品。

齐增玲介绍,近年来,定州博物馆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元宵喜乐会”“今夕何夕 见此定博”等主题节庆活动,打造“中山故事会”“博物馆里的诗词大会”等品牌教育项目,开展“走进定博、爱上定博”研学实践、“会动的博物馆进校园”等活动,并借助新媒体传播文博知识。2024年,共接待观众超60万人次。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定州博物馆推出一系列精彩活动,包括古钱币拓印、舞台剧表演、互动解谜等,让观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