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从“雪藏”到“共享” 方志馆里文脉长
魏县图书馆执行馆长金春爽在方志馆内整理文献。
5月18日18时,送走最后一位方志馆(地方文献阅览室)读者,魏县图书馆执行馆长金春爽,开始做闭馆的准备。
走进位于魏县图书馆四层的方志馆,厚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高高耸立的书架,简洁大气的木质桌椅,书架上陈列的地方文献,既有泛着黄色、设计简朴的《魏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志》《魏县邮电志》《魏县财政志》,也有装帧精美的《魏县宣传志》《魏县水利志》《魏县回隆镇志》等。
“地方志不仅记录着当地自然、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它们本身也是不同年代文化发展的印记。你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编纂的地方志都是油印、胶装,纸张也比较普通,近期出版的地方志装帧就很上档次,而且图文资料更加丰富。”金春爽说。
2022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魏县决定引入北京国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刚落成的魏县图书馆。金春爽就在那时来到了魏县。除了引入馆际互借、古籍文献展等重点项目外,业余时间,金春爽最沉醉的工作就是搜集、整理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建设是图书馆的核心内容。”金春爽以一名国图人的情怀说。
“各地都有地方志办公室和档案馆,为什么还要在图书馆设立方志专区?”记者问。
“地方志办公室的职责是组织编写地方志,档案馆更侧重文献资料保存,而图书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读者可以随时走进来阅读。”金春爽说。
魏县图书馆执行馆长金春爽在方志馆内巡馆。
“依托县图书馆投用契机,在图书馆开设方志馆,不仅为尘封在办公室角落里的历史文献找到了栖身之所,也为公众提供了更为开放的阅读平台,可以增加群众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魏县政府办地方志主管张未末说。
方志馆设立之初,魏县地方志办公室共提供收藏的各类志书386种393册。同时,经过联系沟通县政协、县党史办、县文联等单位及面向读者征集,又获取各种文献资料5000多本。如今,在金春爽的努力下,地方文献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这是一位叫张良峰的读者提供的。”金春爽拿起一本《西南温村志》介绍,当时,张良峰正在魏县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当了解到方志馆正在搜集史志资料后,立即将自己收藏的《西南温村志》提供出来。
另一本大部头《魏县回隆镇志》则由魏县文广旅局局长翟现勇牵线搭桥获得。翟现勇曾任魏县回隆镇党委书记,工作期间就很关注《魏县回隆镇志》的编修进展。通过翟现勇的介绍,金春爽顺利联系上了该书主编许宝林,从而使这本内容丰富、编写精细的镇志一出版就走上了魏县方志馆的书架。
“魏县高度重视地方史志的编修与传承。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国图文化运营的专业优势,持续开展地方文献征集活动,让方志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赋能社会发展。”魏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刘勇说。
当天,记者遇到正在方志馆查阅史料的读者高永昌,他是魏县棘针寨镇里八庄村人。他指着一本村志中有关抗战烈士高云孟的资料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他要抄录下来把家乡抗日英烈的事迹传扬给更多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