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丨AI赋能,“钢铁焊侠”有绝招
5月6日,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调试焊接机器人。
5月6日,在位于邢台市的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记者见到了一位特别的“焊工”。它的机械臂灵活挥舞焊枪,焊花飞溅间,一道细腻的龙鳞纹焊缝在钢铁上蜿蜒成型。
“这是我们公司的明星产品——悬臂式焊接机器人。它有颗‘AI大脑’,能轻松焊接各种复杂工件。”公司董事长李旭介绍,无论工件长啥样,它只要扫一眼,就能精准找到焊接位置,误差不超过0.5毫米。由于本领高超,这台机器人被亲切地称为“钢铁焊侠”。
为了让记者直观感受“钢铁焊侠”的超能力,李旭随手拿起一个不规则三角形工件放在胎架上。控制面板一启动,机器人1秒内生成3D模型和焊接轨迹,焊枪喷出蓝色弧光,不到两分钟,焊接完成,连接处严丝合缝。
“我们这位‘焊工’长了双‘慧眼’,能自己捕捉工件信息。”李旭指着黑色方盒解释,这里集成了高精度传感器、工业摄像头和运动控制视觉系统,如同给机器人装上了CT扫描仪,工件的每个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
“眼睛”捕捉完信息,搭载数字孪生技术和焊接工艺大数据系统的“大脑”即刻运转,根据工件模型自主匹配最优参数,连焊丝在空中的角度都经过了精密计算。
“钢铁焊侠”的“手艺”如何?李旭拿起刚焊好的工件给记者展示:“你看这焊缝,肉眼基本看不出来,整个工件平整得能当镜面!”他说,这台机器人的技术水准相当于有十几年经验的老焊工,不仅能精准控制力道与速度,还攻克了人工焊接常见的气孔、夹渣难题,产品合格率达99%。
一组数据清晰展现了“钢铁焊侠”的实力:人工焊接每天最多完成100米角焊缝,而机器人能达到150米,效率提升50%;普通工人经过2小时培训,可同时操控3台以上的机器人,人力成本降低40%。
作为一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近年来,创力科技深耕工业机器人系统研发,企业研发团队人数占员工总数的35%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8%。
“技术突围,关键在于创新。”李旭说,公司与上海交大、华中科大等高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历时两年多,突破了几十道技术关卡,获得10余项国家专利。
凭借这些硬核技术,2024年底,创力科技入选工信部发布的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首批名单的企业,成为我省唯一入选企业。
悬臂式机器人舒展“长臂”攻克异形件,龙门式焊接机器人专注于轨道类工件,小车式焊接机器人适用于船舶类工件……不同形态的焊接机器人组成“钢铁战队”,应用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船舶、桥梁等诸多行业。广阔的应用场景,使得创力科技的订单不断。自今年2月批量生产以来,已售出300台机器人,新接的100台订单也在加急生产中。
李旭告诉记者,公司正规划建设工业机器人AI仿生技术产业园,“未来这儿将有更智能的机器人,为制造业带来更多惊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