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正在发布丨河北: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天(11月20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十二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十四五"时期,河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本台记者 赵杨:"十四五"正在发布。孩子的教育关乎每个家庭,更与国家兴盛紧密契合、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五年来,河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哪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又取得了哪些突破?今天,我们从发布会上寻找答案。
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完成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1200所,增加学位109.4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6.14%。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厅长 黄晟:从今年秋季学期起,逐步推行学前教育免费政策,惠及56.3万在园幼儿;全省新增5所本科高校、7所高职院校,普通高校数量达到131所;创建11所高职国家优质校,数量居全国第五;11所高职院校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期"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数量居全国第六;新增博士授权点16个、硕士授权点80个,高等教育培养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
目前,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达173万余人,办学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十四五"时期,我省加快建设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撤并1265个低就业率专业点,新增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康养等急需紧缺专业点1166个,年均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能人才超58万人。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 张化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强化技能大赛在职业院校技能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健全班赛、校赛、市赛、省赛、国赛五级大赛体系。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省再创历史最好成绩,共获得金奖33个,比2024年增长32%。
本台记者 赵杨:"十四五"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借助京津两地优势资源,我省在加速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果?我们继续关注。
"十四五"时期,雄安新区现代教育体系加速构建,首批疏解高校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疏解高校确定项目选址,第三批疏解高校正在有序启动。雄安新区已高水平开办中小学、幼儿园55所,新增学位4.9万个。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厅长 黄晟:京津314所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496所学校合作办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部属高校对口帮扶河北10所县域高中,每年组织250名河北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津优质学校跟岗学习,扎实开展"周末专家河北行"活动,累计达5641场。
本台记者 赵杨:教育,不仅承担着培育人才的责任,更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担。发布会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我省教育系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其核心要义就是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厅长 黄晟: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新增理工农医或急需紧缺相关本科专业点224个,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近300万;培育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97家,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2个,全省高校建设各类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42个,高校牵头建设了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全省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合同数5.7万项,合同金额达68.65亿元。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 彭继东:面向国家、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全省高校共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691项,同比增长86.7%;争取科研经费254.7亿元,同比增长56.5%;在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桥、天眼FAST、C919大飞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等国家重大任务中,贡献了河北高校创新力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