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织网连城乡 通衢赋能促振兴 秦皇岛“十四五”交通建设绘就幸福图景
聚焦“十四五” 港城新答卷 | 枢纽织网连城乡通衢赋能促振兴秦皇岛“十四五”交通建设绘就幸福图景

西部快速路与364省道北戴河段连接处立交桥。
“以前运送昌黎葡萄到唐山滦南,赶上早高峰得绕路1小时,现在走秦唐高速,全程能节省近半小时,葡萄运到市场时还带着露水!”10月25日,货运司机张师傅驾驶满载果蔬的货车驶离秦唐高速昌黎出口。车窗外,这条今年9月28日刚通车的交通大动脉笔直延伸,北接北戴河新区京秦高速犁湾河互通,南连唐山丰南,74.54公里的路程不仅让冀东百姓跨市出行告别“拥堵烦恼”,更让秦皇岛与唐山、天津的“一小时通勤圈”从规划变为现实……“十四五”时期,我市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用一条条公路、航线、铁路织就贯通城乡、连接内外的立体交通网,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的秦皇岛,交通建设早已不止于一条高速公路的突破。京秦高速遵化至秦皇岛段顺利通车,秦沈高速北戴河新区至京秦高速段、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河北段加速推进,“四纵三横五联”的高速公路网络逐步成型;国道G102市区段、卢龙城关至十八里铺段等相继建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995公里,路网密度达115.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县县通高速、市县间二级以上公路连接的目标全面实现。空中通道同样扩容升级,北戴河机场完成高压配电增容工程,总体规划获民航华北局批复,累计开通19条航线、通航19个城市,5年间完成民航旅客吞吐量114万人次,上海、广州、成都等热门航线的开通,让市民“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常态。港口枢纽功能持续增强,秦皇岛港年煤炭吞吐量稳定在1.7亿吨左右,在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的同时,2024年完成粮食吞吐量280万吨、外贸货物吞吐量420万吨,集装箱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8条内外贸航线、13个内陆无水港,让这座海滨城市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
交通建设的速度,最终要转化为民生服务的温度。定制“北戴河新区—北戴河区鸽子窝景区”直达公交专线;在昌黎县,“四好农村路”串联起葡园小径,这条入选“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的道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带动了周边葡萄采摘游的发展。“十四五”时期,全市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300.8公里,北戴河区、昌黎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抚宁区成为省级示范县,所有乡镇通三级公路、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如期实现。农村物流同样畅通高效,青龙满族自治县“电子商务+邮政快递”品牌成为省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全市深化“客货邮”融合发展,累计开通线路44条、建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站点477个,青龙农户的板栗、昌黎的葡萄酒通过这些站点快速运往全国各地。公共交通服务更趋完善,京津冀公交一卡通实现全覆盖,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100%,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98.8%,1262辆新能源出租汽车穿梭在城市街巷,网约车更是实现100%新能源化,绿色出行成为市民日常。
交通网不仅是通行线,更是产业发展的动脉、区域协同的纽带。秦唐高速光储充一体化绿色交通示范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99.5%,依托高速沿线边坡、互通区及服务区推进的“公路+”光伏发电工程,正朝着零碳服务区的目标迈进;秦皇岛港强化煤炭扬尘治理,粉尘抑制率达95%以上,大宗散货绿色集疏港比例超99%,2024年成功举办全国绿色与安全港口大会,绿色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积极融入“51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秦唐高速成为大宗商品运输与旅游出行的“快捷走廊”,京能二期铁路专用线、秦皇岛市地方铁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专用线等“公转铁”项目加快推进,进一步优化区域运输结构。
眼下,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河北段的隧道正在加紧掘进,秦沈高速的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十五五”时期,我市还将推进智慧高速建设、拓展“交通+旅游”“交通+能源”等融合业态。从一条高速的通车,到一张立体交通网的成型,秦皇岛正凭借枢纽织网、通衢赋能在渤海之滨绘就一幅城乡共进、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美好画卷。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