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三北”防护林丨筑牢“绿色长城”,生态建设再添新保障
张家口坝上四县林草机构恢复独立设置
筑牢“绿色长城”,生态建设再添新保障
在实施“三北”五期工程中,沽源县打造了小河子乡泉子精品片区。
8月26日至27日,张家口市坝上四县——张北县、康保县、尚义县、沽源县林业和草原局恢复独立设置,揭牌成立,成为当地政府组成部门。这一举措为张家口市林草资源管护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处于“三北”工程核心攻坚区的坝上四县,此前在林草资源管护方面曾面临诸多挑战。林业和草原局恢复独立设置,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具有怎样的意义?近日,记者在沽源县进行了实地走访。
驱车行驶在沽源县长梁乡坝头一带,满目山高林密。原始次生林与人工栽植的华北落叶松等连成一片,望不到尽头。
沽源县位于河北西北部,多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在坝头沿线,一条东西绵延75公里的沿坝绿化带已经建成,宛如一条绿色巨龙横卧大地,被誉为“塞北绿色长城”,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该县小河子乡泉子村,山坡上一排排樟子松整齐排列。“樟子松株间距1米,行间距6米,中间还种植了牧草。”沽源县林草局造林站站长薛志刚介绍,这是“三北”五期工程,于2018年建成,经后期精心管护,目前树木已逐渐成林,生态功能日益凸显。
沽源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林草资源丰富,林地面积达121万亩,草地面积135万亩,湿地面积17万亩,林草湿地资源总和占全县总面积的54%。这些资源不仅是宝贵的生态财富,更是推进首都“两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三北”六期工程中,沽源县作为全省11个核心攻坚县之一,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六期工程建设时间跨度为2021年至2030年,沽源县的任务总量为117万亩,包括人工造林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4.5万亩、封山育林7.5万亩、营林抚育25万亩、草原改良50万亩、种草25万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三北”工程建设中承担重任的林草大县,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基层林草技术人员缺失,导致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中,从造林规划到后期管护,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执法力量薄弱,一些破坏林草资源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制止。
近期,沽源县计划对“三北”六期工程进行详细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并打算在现有造林地块之外拓展造林空间。但在谋划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对现有林地资源的现状掌握得不够全面。
薛志刚表示,以往乡镇设有林业站,工作人员会定期巡查各个造林地块,对林木生长、立地条件和病虫害情况十分熟悉。但近年来,乡镇没有人专门负责林业工作,对林地资源的动态掌握不足,影响了工程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
在8月26日沽源县林草局挂牌之前,该县的林草执法工作由县自然资源执法队承担。自然资源执法涵盖耕地、矿山、林草等多个领域,分支众多而执法人员有限,导致林业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尤其在防火期,巡查和监管压力巨大,难以实现全面有效覆盖。
为何基层林业人员和执法力量如此缺乏?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沽源县大石砬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喜玲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曾对当地林草管理状况进行过深入调研。
8月27日,孙喜玲正在村头的松树林查看病虫害情况。她介绍,随着“三北”等工程的持续推进,沽源县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省林草局驻村工作队安装的红外相机近期多次捕捉到狍子、豹猫等野生动物,反映出当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
但孙喜玲也敏锐地注意到,基层林业服务力量不足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阻碍。她举例说,村里一片林地曾发生病虫害,因林业站职能缺失,处理速度和效果受到影响。
病虫害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危害性,若不及时治理,易导致林木成片受损,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这件事,让她深刻意识到基层林业工作仍存在短板。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深入调研林业机构设置情况,发现乡镇机构改革后,全省范围内的乡镇林业站普遍被裁撤,职能和人员大多并入乡镇综合服务中心。这一改革本意为优化机构设置、提高行政效率,但在实际运行中,导致林草管理职能弱化。
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岗位变动频繁,很多人对林草情况缺乏深入了解,难以专业有效地开展林草管理工作。
几年前,我省在机构改革中,将林草部门的职能整合到自然资源部门,执法工作也统一归口到自然资源部门。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资源,但也造成一些地方林草执法力量分散和弱化,难以集中精力和力量满足林草执法需求。
乡镇是林草工作的前沿阵地,林业站更是林草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广大林农的关键桥梁和纽带。林草执法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区域生态安全。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孙喜玲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调研报告,并提出具体建议。
在调研山西、内蒙古等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她建议在一些林业草原大县恢复林草机构的独立设置,加强基层林草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林草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实效。
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国人大代表等的推动下,近年来林草机构设置问题受到我省高度重视。省林草局主要领导多次赴沽源等地实地调研,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在充分调研和讨论基础上,2024年以来,截至今年8月25日,石家庄赞皇县、井陉县,张家口蔚县、涿鹿县等县(区)陆续恢复了林草机构独立设置,有效解决了林草职能弱化、人员流失等问题。
在当地政府支持和努力下,8月26日,沽源县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成立。“新成立的林草局不仅设置了乡镇林业站,还组建了专业执法队伍,为林草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沽源县林草局局长明春垠说。
“张家口坝上四县林草局的成立,意味着基层林草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三北’工程建设在基层落地实施注入了新动力。”张家口市林草局副局长秦爱芳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