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太行!太行!⑮丨一把镢头传精神 清漳河畔绘新图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8-29 16:22:14

image.png

地点:河北省涉县赤岸村

背景:赤岸村,位于涉县西部太行山区。这里西靠太行群峰,东临冀南平原,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绝佳场所。1940年12月至1945年底,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在赤岸村驻扎,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曾长期在此战斗、生活,领导创建了华北面积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创造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奇迹。

8月4日拍摄的涉县赤岸村。

8月15日,阳光铺洒在涉县赤岸村的玉米地里,连片的青纱帐泛着油绿的光。66岁的村民郭二平摆弄着齐人高的玉米,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墒情不赖,玉米长得比往年都好。”

“村里这些地,很多都是当年八路军开展大生产时开垦的。”郭二平弯腰整了整脚下的田垄说,“我经常听父亲说起‘一把镢头的故事’。”

在位于赤岸村的一二九师陈列馆内,记者看到了那把锈迹斑斑的镢头。“这把镢头,是刘伯承师长和我父亲郭跃堂一起种南瓜时用过的。”郭二平带记者来到展柜前,讲述起当年的故事。

“那是194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刘师长散步时看到父亲在地里干活,便大步走过去询问。得知父亲要种南瓜,刘师长就详细请教了北方南瓜的种植方法,还和他一起挖沟、施肥、播种,两人一直忙到快天黑。”郭二平说。

当时,刘伯承用镢头干完农活后,娴熟地找来一些茅草,一边擦掉粘在镢头上的泥土一边说:“农具和枪一样,得常擦,往往锈迹都是在不用的时候生的。”

80多年过去,这把镢头的光泽已经暗淡,但刘伯承和郭跃堂一起种南瓜的故事在赤岸村广为流传。“当年八路军留下的这样的故事,其实很多。”村党支部书记张海魁说,八路军和老百姓军民同心、水乳交融的情感历久而愈深。

三面环山抱,一水绕村流。登上村西的红土岭远眺,清漳河绕村东而过,赤岸村山河阻隔、攻守兼备的地形优势呈现在眼前。

1940年12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从涉县常乐村迁至赤岸村。然而,司令部到赤岸不久就遭遇了严峻考验。

百团大战结束后,日军将八路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视为头号威胁,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根据地发动多次“治安强化”运动,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雪上加霜的是,1942年和1943年,华北地区连续干旱,太行区(隶属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更是遭遇百年未有的大旱,抗日根据地迎来最艰难的时刻。

面对空前困局,第一二九师司令部指挥部队粉碎了敌人多次“扫荡”,并在根据地广泛开展水利建设和大生产运动。

一二九师陈列馆展出的镢头,便是那段火热岁月的见证。

“当时,干群共同劳动,军民团结一心,这片贫瘠的土地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力量。”张海魁说。

1943年,太行军区部队垦荒8万亩,次年增至12万亩;1944年,军民用铁锤、铁钎在涉县的太行山岩壁上硬生生凿出长度近30里的漳南大渠,将清漳河水引上太行山……从最困难时期的食不果腹,到每年可以供应军粮数万斤,赤岸村百姓的踊跃支持,帮助第一二九师创造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奇迹。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但赤岸村人依然津津乐道“一把镢头的故事”。故事中蕴含的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精神,早已融入村民的血脉中。

8月15日下午,走进村口的赤水田岸农旅融合产业园,一幅现代农业画卷豁然展开。产业园内绿意盎然,露天种植的果树长势喜人,28座农业大棚点缀其间。

“看这景象,你能想到脚下这287亩土地,之前曾是河滩、荒地么?”张海魁对记者说,赤岸村多山地和丘陵,土地较为零散。前些年,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收益并不高。

2021年,村“两委”决定在村里进行土地流转,建设农旅融合产业园。面对村民的犹疑,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签协议、腾地块、作表率,之后村民积极响应,产业园所需的200多亩土地顺利流转。

“产业园由村集体统一开发,集采摘、观光、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我们引入合作社与种植能手,实现了四季可采摘、三季有花赏。”张海魁介绍,2024年产业园接待游客10万人次,带动赤岸村数百人就业,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当年一二九师为什么能得到群众拥护?就是因为面对困难时干群同心、齐心协力。”张海魁说,“如今,我们要传承好抗战精神和红色基因,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赤水田岸农旅融合产业园不远处,赤岸村正在规划建设第二个高效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内不但有现代化温室大棚,还准备和县林业局共建花椒、核桃种质资源库。”张海魁说,村里还在建设商业步行街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0万元。

当年开垦荒山的镢头,已被先进的农机具所替代;曾经荒芜的河滩地,被果树绿荫掩映……这个红色山村坚定地传承红色精神,展现出催人奋进的蓬勃生机。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