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批“十四五”重大能源项目稳步推进
河北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一批“十四五”重大能源项目稳步推进
河北日报讯(记者冯阳)打开河北能源地图,一个个重大工程项目勾勒出新型能源强省的崭新图景——
坝上地区,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全时段100%绿电供应;渤海之滨,我国目前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国华投资河北109万千瓦海塘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燕山深处,国网新源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满格运行”,累计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作为制造业大省、能源消耗大省,河北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新型能源强省建设,一批重大能源工程项目稳步推进。
1.23亿千瓦——这是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数字背后,是河北省加快建设一批新能源工程项目,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8月9日,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风光氢储100万千瓦风光项目现场,风叶迎风而动,光伏板向阳而立,绿色能源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出。
该项目不仅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冀北清洁能源基地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河北省首个风光氢储产业协同发展项目。国华投资河北分公司承德丰宁项目部副经理姚国庆介绍,项目自去年6月全部投产以来,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提供约18亿千瓦时的绿电,节约标煤约54万吨。
随着《河北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行动方案》《河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的施行,河北省加快建设大型风光基地、年度开发建设方案项目,推动园区分布式、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算电协同等项目建设,科学有序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
“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9073.5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2020年的3倍以上,远超“十四五”规划的任务目标。
一手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一手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河北能源供应保障有力。
——火电结构更优化,规划布局更合理。
6月30日,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2×660MW燃煤热电联产等容量替代项目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项目两台机组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63万吨、二氧化硫680吨,其减排效益相当于种植18万公顷阔叶林。
加快推动国能定州电厂三期扩建等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建设,稳妥布局华电香河能源站等一批天然气发电项目……这些基础性保障性电源项目的建设,既增强了全省电力保供能力,又提升了火电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天然气输储有保障,管网规划更科学。
眼下,在位于曹妃甸的新天唐山LNG项目建设现场,今年建成的二阶段二期4座天然气储罐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三阶段一期2座天然气储罐正在建设中。该项目负责人路超介绍,项目计划建设20座20万立方米天然气储罐,其中已有8座投入使用,每座天然气储罐能够满足1000万户家庭一个月的用气量。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加快中俄东线南段河北段、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等国家气源干线建设,推动涿州—永清、京石邯复线等省内主干管线建设,确保按期建成投运。
电网连接生产和消费,是保障电力送得出、用得好的关键平台。“十四五”以来,河北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承载能力和智能调控能力同步增强。
建强“主骨架”,增强保供底气。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持续加快跨省跨区特高压工程建设,蒙西—京津冀特高压直流工程近期获国家核准,邢台特高压扩建、雄安特高压扩建及雄东、廊坊北500千伏等一批省内主网架电网工程陆续建成投运。同时,围绕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智能化水平,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加快推动配电网建设,更好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新业态、新要素大规模发展需求。
加快储能建设,构筑超级“充电宝”。
7月29日,易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上、下水库已完成建设,地下厂房正在进行机组安装,预计明年投产。项目工程部负责人张振伟介绍,该项目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后将承担起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
目前,河北省抽水蓄能项目规划建设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加快落地。其中,河北建投国内首套全系统液态空气储能科技研发示范项目完成联合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