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展演在石举办,让爱的阳光洒到每个孩子身上
一束白光无声地倾泻而下,将舞蹈少年笼罩其中,他们舞动的手掌如饱蘸能量的巨笔,擦过纱幕时留下炽热的光痕……7月19日晚,河北会堂,来自石家庄市特教学校的17名学生,为现场千余名观众带来舞蹈《吹吧!白洋淀的风》,整个节目犹如一幅由光与影、力与美共同绘就的优美画卷,令现场观众陶醉其中。
图为7月19日展演现场。
为生动展示全省特教学生文化艺术教学成果,激发全社会扶残助残、共同关心关爱残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强劲动力,当晚,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在灿烂阳光下”——河北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展演精彩上演。
整场演出由我省各地特教学校100余名特教学生担纲,14个节目通过“心声”“心舞”“心流”“心跃”四个篇章,生动展示特教学校孩子们在阳光下的成长历程,表现他们热爱生命、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们历经两年时间,编排了舞蹈《吹吧!白洋淀的风》,孩子们通过反复练习,用整齐划一的动作传递视觉震撼。”石家庄市特教学校舞蹈教师赵钰介绍,为了打破“无声”与“艺术”的界限,他们通过手语老师同步指挥节奏、地板震动感知节拍、视觉信号引导动作,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完美展现优美舞姿。
古筝、笛子、钢琴等乐器在孩子们手中奏响优美的旋律,情景朗诵《爱的回声》、童声合唱《彩虹》等节目引来阵阵掌声。“孩子们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完美转身、每一次精准跳跃,背后都是数百次的失败与重来。”邢台市特教学校艺体中心副主任崔静等教师,带领该校18名学生,为观众带来舞蹈《心语》,节目以该校师生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展现特殊孩子们倔强生长的生命力量和特教老师们的无私大爱。两种力量交织呈现出的动人诗篇,让不少观众红了眼眶。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要让每个生命都能在美的滋养中获得尊严与成长的力量。从内向怕生到敢于说话,自信展现自己,孩子们不仅性格变得开朗,社交能力也大大提高,艺术让孩子们感知到了这个世界的丰富与温暖。”崔静说,特殊教育学生的成长凝结着一线教师的艰辛付出,而珍爱、尊重和善待则是帮助孩子们健康学习、快乐成长的密码。
表演古筝独奏《战台风》的唐山市特教学校学生刘郅璐患有视力障碍,参加完本次展演后,她将前往武汉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为了把《战台风》表演完美,刘郅璐和音乐教师殷桐经历了无数次艰辛磨合。“不能因为路途遥远而放弃梦想,只要坚持不懈努力练习,就一定会有收获。相信自己,你能行。”刘郅璐说。
本次展演中,还有不少父母陪着孩子前来。来自沧州市特教学校的16岁少年高荣泽表演了笛子独奏《春到湘江》,悠扬清脆的笛声响彻现场。“平时和孩子一起聊天、做游戏,还常和孩子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孩子这次表演太棒了!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看了孩子的表演,父亲高俊海十分高兴,言语中充满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主创团队成员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演出中来,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演出训练方案。有的团队成员用游戏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缓解焦虑,有的成员为智力障碍学生简化动作分步教学,还有些成员自学手语,连续几周陪学生排练。
“在内容上,展演突出孩子与父母、孩子与老师、孩子与爱心人士、孩子与祖国这几组关系,目的是表达从小到大、层层递进的‘爱’是如何像阳光一样洒在孩子身上的。”本次展演总导演胡雅莉介绍,在视效上,则以特教学生丰富多彩的绘画和手工作品为主要元素,同时采用交响乐情感铺陈、光影艺术重塑空间美学等多维艺术手段,对演出主题进行艺术呈现。
演出最后,全体参演的特教学校师生共同登台,用手语、歌声表达对家人全力支持的感谢,对老师辛勤培育的敬意,对学校和社会关爱帮助的铭记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演艺术化展现了近年来我省特殊教育的发展成果,体现了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表现了我省特教事业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温暖图景,为特教学校老师和孩子们感人的演出点赞,为孩子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点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