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产业新亮点丨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终端消费占比达42%
创新绿电消费场景 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终端消费占比达42%
7月6日拍摄的沽源县闪电河乡一处风电场。
7月9日,在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总装车间,每90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厂区目前100%使用绿电生产,在涂装车间屋顶,建成一期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能,二期我们将再导入6兆瓦的光伏发电。”该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张家口是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目前该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300万千瓦,今年1至5月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量333.7亿千瓦时。两项指标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城市首位。
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绿电消纳问题逐渐显现。为提升绿电就地消纳能力,2024年该市制定出台《张家口市推进绿电交易提升绿电本地利用工作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新能源多元化场景应用。
绿色电力,支撑工业生产,点亮万家灯火。依托绿电优势,张家口聚焦本地消纳持续发力,驱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不断健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目前该市可再生能源终端消费占比达42%,跻身国际一流行列。
大数据产业是张家口市主导产业之一,目前该市累计建成和投运数据中心项目48个,投运服务器172.24万台,居全省首位。数据中心的基础是电力,在张家口,绿色电力与绿色算力齐头并进,实现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的高效匹配。
“今年上半年,全市大数据产业用电量达40.71亿千瓦时,其中绿电占比约三分之一。”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主任孙军表示。
秦淮数据2024年入选中国绿色电力消费TOP100企业。“作为张家口绿电消纳的领跑企业之一,我们去年在张家口的数据中心累计消纳绿电超6亿千瓦时。”秦淮数据能源业务部负责人杨星介绍。
以市场之手促进绿电消纳,张家口建立绿电储备体系、强化绿电消费引导、推动绿电交易等,进一步激发绿电交易市场活力。目前,全市绿电消费企业达122家,覆盖大数据、冶金锻造、汽车制造等行业。
近年来,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加强新能源通道建设,建成张雄特高压、张北柔直等新能源汇集送出通道,并主动增强服务意识,持续活跃绿电交易市场。
位于张北县庙滩云计算产业园内的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时的剩余电力压缩空气,并将其储藏在高压密封设施内,在用电高峰时再将其释放出来驱动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该项目每年可发电1.32亿千瓦时以上,是目前世界单机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储能技术已成为张家口绿电供应的重要保障之一。”孙军说,近年来,张家口正在全力打造以抽水蓄能为主要支撑,以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其他储能技术为补充的千万千瓦储能技术创新示范基地。
省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康保县的河北鸿蒙制氢工厂一期项目建设目前已接近尾声,预计9月底投产试运行。“一期项目竣工后,年可产氢1.2万吨,年可消纳绿电7.5亿千瓦时。”该项目总负责人王权说,项目将不太稳定的风能、光能转化为稳定的氢能,实现清洁能源之间的转换。
不断拓展的绿电消费新场景,也推动了张家口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聚集,吸引了更多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落户。
7月4日,走进位于张家口经开区的安智科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检验人员正对即将出厂的一体化电源机柜进行带电测试。该公司以新能源变电站装备制造、电气集成及工程建设为主营业务,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张家口风电光伏资源优势好,发展潜力大,是公司落户的重要原因。”该公司董事长董振阳表示,近3年来,该公司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超过110%。
转型突围中,绿电成为张家口吸引投资、发展产业的金字招牌。目前,张家口已落户明阳、金风、大金等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30余家,涵盖风机、塔筒、叶片上下游产业,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该市最具影响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我们将持续拓展绿色电力应用场景,推动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底力争可再生能源终端消费占比达到45%。”孙军表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