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作证 | “金山独秀”起新潮
位于承德市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景观奇特、建筑艺术精美,是保护最为完好的一段明代长城,素有“万里长城 金山独秀”的美誉。特别策划《长城作证》,今天带您去探访这段历经600多年的古长城,如何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长城守护者 & 长城文化传播者
“大家好,我是长城老郭,欢迎大家走进老郭直播间。今天我们来到了金山岭长城的中线,现在刚刚经过大金山楼……”当第一缕晨光刺穿燕山山脉的雾霭,金山岭长城在峰峦间苏醒。清晨5点半,金山岭长城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郭中兴会准时在长城上开启直播。
10.5公里的金山岭长城,55岁的郭中兴攀登了27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他都再熟悉不过。“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要用心、用情去把长城保护好、宣传好、传承好。”追云海、看早霞、讲古建,郭中兴用脚步丈量历史,用行动保护长城,成为 76 万网友的“长城闹钟”。通过直播,长城的壮美风光、长城文化、长城精神展现在大家面前。
郭中兴身兼长城守护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如何对金山岭长城实施保护和修缮也是他直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持续实施长城保护工程,坚持“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保护修缮,最大程度还原长城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与建筑特色。同时,推行长城安全保护网格化管理制度,金山岭长城每400米到500米设立一名长城保护员,负责辖区内的日常巡查、清洁维护等工作。
让郭中兴欣喜的是,如今,无人机、三维建模等新技术也运用进来,长城保护正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长城地势险要、坡陡路窄,以往运送施工材料只能靠人扛骡驮,上下往返一趟需要40多分钟。采用无人机吊送,十来分钟就能完成骡马的一次驮运量,不但工作效率高,还保护了生态。今后,金山岭长城还将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用航测建模、三维建模等技术为将来的长城保护以及修缮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依据。
截至今年4月,“长城老郭”金山岭长城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破2亿,#金山岭长城#话题播放量破十亿次,数十万名天南海北的游客因直播前来,沿着老郭的足迹感受巍巍长城、壮阔山河。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金山岭长城景区游客接待超三万七千人次。
文旅融合为古老长城注入新活力
守护长城不仅仅是巡查巡检,修补裂缝,更需要让沉寂的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心跳中重生。
依托独特的长城资源,杏花节、摄影大赛、边塞大集、徒步大会、摇滚周末、长城越野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金山岭长城景区轮番上演,踩高跷、二贵摔跤、抡花等非遗表演也依次登场。人们在游长城、赏美景、享非遗、体验运动快乐的同时,更与厚重的长城文化撞个满怀。
随着金山岭长城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以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金山岭段的建设,承德市深入挖掘长城周边村落文旅资源,打造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主题村落,长城脚下的民宿产业蓬勃发展。
以“长城摄影”为特色IP的花楼沟国际摄影艺术村项目就是重点实施的项目之一。每到旅游旺季,滦平县花楼沟村的民宿就会早早地被预订一空。自打金山岭长城开放,花楼沟村广来农家院经营者崔广来学会了摄影,现在又学会了无人机直播,既给金山岭长城做了宣传,又吸引了广大网友来农家院做客。
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旅游乡村模范村,花楼沟村积极探索特色文化赋能之路,不但精心打造了长城文化特色民宿,还开发了康养休闲、农耕民俗展馆、摄影研学基地等多元项目,引领花楼沟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花楼沟村共改造特色民宿110家,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40万人次,直接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400多人,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进一步助力了乡村振兴。
如今,当人们用无人机丈量时间,用直播镜头缝合古今,古老的金山岭长城早已不是冰冷的军事工事,而是化身文旅地标,将滚烫的文明基因一代代传播、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