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解锁大运河畔的“流量密码”

来源:沧州日报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5-14 14:10:11

20250514727517.png

在南川老街感受狮城沧州的古朴与繁华,在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享受田园乡村的惬意与悠闲,登上运河游船体验“人在画中游”的诗意与美好……

近年来,运河区坚持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大运河文化资源,通过开展文娱演出、推动文艺创新创作、创建文化联盟、打造文旅品牌等方式,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区域文化旅游出圈出彩。

品牌塑造

特色IP提升旅游吸引力

“五一”以来,在南川老街,武术展演、非遗展示、杂技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轮番上演,不仅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气氛,也让这里再次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

南川老街夜景美轮美奂。

近年来,运河区紧紧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同大运河集团及相关部门共同推动旅游景点品牌化发展,塑造了诸多像南川老街这样的特色文旅品牌。

今年3月,随着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浮冰消融,运河游船再次开航,乘游船赏运河风光成为众多来沧游客的“打卡”项目之一。

京杭大运河纵贯沧州市区,更串起南川老街、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沧州园博园等多个旅游资源。基于此,运河区围绕“夜景、夜食、夜游、夜娱”等主题,协同运河游船运营公司推出了“运河船说”旅游线路以及“流动的大运河讲堂”活动,打造夜游业态和夜间消费品牌。这段时间以来,众多游客登上游船,赏运河美景、品地方美食、听专家学者讲解有关沧州和运河的历史与文化,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

沧州历史上曾出过8个文状元、8个武状元,基于这一历史事实,运河区将南川楼打造成“武状元楼”,举办武术展演、设立武术擂台,以武为媒、以武会友、以武引流;将朗吟楼打造成“文状元楼”,举办文物展览、售卖文创产品、开展文化活动交流,展示沧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运河文明。

今年以来,运河区文旅局协同市直相关部门和我市部分文旅企业,在南川老街举办了大运河美食季等8场文化活动,独具特色的文旅体验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旅游。

文旅融合

多元业态彰显城市底蕴

“五一”假期期间,在南川老街南川楼广场,运河区“文襄运河 武耀南川”武术展演活动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活动中,沧州武术名家及团队登台亮相,展示了八极拳、太极拳、劈挂拳、苗刀等多个拳种器械。武术展演活动结束后,历代冷兵器展在南川老街和沧州园博园同步举行,其中,在沧州园博园举行的活动将持续到6月1日。

在南川老街举行的“文襄运河 武耀南川”武术展演活动。

近年来,运河区持续推动非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创意文化与运河文化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文化市场供给,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形成了具有运河区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运河区“文化进景区”惠民演出活动。

运河区拥有非遗项目53项。近年来,运河区坚持围绕“看非遗、学非遗、研非遗、做非遗、卖非遗”做文章,仅运河区非遗传习所每年就开展百余场公益性质的非遗培训体验活动。此外,运河区还以“非遗进景区、景区秀文化”为重点,培育打造集“赏、学、听、品、购、娱”为一体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不定期在百狮园、沧州园博园等景区举办非遗展演、非遗体验等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运河区非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前不久,在大运河畔,由运河区文旅局主办的“阅运河诗章 品沧州古韵”阅读之旅活动,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这场活动以“阅读+文旅”为核心,通过“穿越千年的诗词打卡”“阅读运河历史故事”“非遗工坊复刻古人智慧”三个环节,将清风楼、运河古渡码头等城市地标串联在一起。游客可通过参与活动开启盲盒,获得文创书签、沧州特色非遗产品等礼物。凭借对诗词的深厚积累,来自天津的游客刘先生成功通关,并获得文创书签。他说:“以前只知道沧州是‘武术之乡’‘杂技之乡’,不知道沧州历史上还有这么多名人大家,更没想到有这么多诗词名篇与沧州息息相关,这次沧州之行真是来对了!”

在大运河畔举办的阅读活动受到游客欢迎。

从非遗传承到诗词雅诵,从传统文化到时尚休闲,运河区立足自身优势,持续深挖运河文化资源,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推出诸多兼具文化深度与趣味性的文旅活动,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沧州文化的厚度与温度。

空间优化

城乡联动升级旅游体验

“老厂区被改造成了工业文化遗产展示区,高耸的造粒塔、层层叠叠的管道和设备,还有充满年代感的机车……仿佛瞬间穿越到了热火朝天、机器轰鸣的场景中。”在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市民刘怀勇这样说。

游客在南川老街参观历代冷兵器展。

近年来,运河区积极探索“文化空间 + 旅游”的新模式,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深挖历史文脉,融合商业运营逻辑,引导企业商家自主改造、提升业态,利用旧厂房、旧厂区建成了“大院里1988”文化创意园区、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等城市空间,营造出多元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不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增强文旅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截至目前,运河区已有100余家文化艺术机构、文化企业、文化驿站、名家工作室、非遗传习所等类型丰富的新型文化空间对外开放,不仅盘活了一批知晓率和利用率较低的文化活动场馆,还极大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与此同时,运河区的乡村文旅资源也得到了盘活。坐落在运河区小王庄镇大于村的大于艺术空间,融合了当代岩彩绘画艺术展览展示、绘画创作、艺术交流、文化推广等多元服务业态,先后推出多个岩彩绘画相关展览和公益课程;位于运河区小王庄镇的何家场村是市旅游重点村,这个村结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了特色主题文化空间,丰富了乡村文旅产品,为城乡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在运河区,不断优化的文旅空间,为城市品质提升注入了新内涵。

运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运河区将继续大力塑造特色文旅品牌,持续优化品牌引领带动、产业融合驱动、区域上下联动、均衡发展互动的发展思路,将“畅游文武沧州”“乐享大美运河”“点亮非遗之城”等文旅活动融入大运河沿线景区景点,将武术、杂技、非遗项目融入景区运营,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谱写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