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盐碱白”变“生机绿”,察汗淖尔太美了!
尚义县的夏季,山清水秀林草丰;冬季,雪盖百里景色美。
近年来,尚义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不断将“首都两区”建设向纵深推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察汗淖尔是蒙古语,意为“白色之湖”。受自然条件影响,湿地水面曾不断萎缩。近年来,尚义县综合施策,有效治理,积极推进察汗淖尔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察汗淖尔水位随之持续上涨,已成为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如今,集湿地生态观光、科普宣教、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吸引来大批京津冀地区的游客,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又一“网红”打卡地。
144种鸟类的“安乐窝”
深秋时节,位于尚义县的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美景如画。没有了山的遮挡,也就没有了视觉上的羁绊,放眼望去,这里烟波浩淼,天水相连,美哉,壮哉!
“片片盐碱白茫茫,阵阵扬沙灰蒙蒙”曾是很多人对察汗淖尔的旧有印象。近年来,尚义县持续打好“生态牌”、做足“水文章”,用心用情守护着这8.1万亩湿地。如今,26个大小湖泊点缀其间,其中最大的察汗淖尔湖面约25.6平方公里,远远望去宛如明镜一般,镶嵌在草原深处。
这里是由云海、湖泊与草原交织成的的秀美画卷,也是群鸟翔集的户外天堂。在阳光下当万千水鸟展翅嬉戏时,殊不知它们的灵动之美已被远处的照相机捕捉到。
2021年4月,尚义县成立县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中心,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及保护是其重点工作之一。于是一年四季里,经常有一群身着迷彩服的人出入湿地,实时监测动物、植被等生态要素。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蓑羽鹤到这里产卵。” 中心监测员郭宁压低声音告诉记者的同时,眼睛机警地看着四周,生怕错过任何一位“惊喜来客”。脖子上挂着望远镜,手上端着相机,是他观测时的“标配”。工作两年来,这位26岁的小伙子早已爱上了这里。
为尽快摸清湿地的生态结构,郭宁和同事采用样线法等方式,进行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湿地里的每一片滩涂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在他们的努力下,察汗淖尔湿地监测到的鸟种迅速增加至14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翘鼻麻鸭、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红脚隼等都成了他们镜头里的常客。
此外,随着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察汗淖尔湿地还发现了161种野生植物,以及12种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
“雨后,这里还会出现一种2亿多年前的远古生物‘鲎虫’,俗称‘三眼恐龙虾’。不知道它们是如何躲过恐龙灭绝的年代的。”郭宁对这片神秘而生机勃勃的湿地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20年来湿地水面面积最大
近年来,察汗淖尔流域内累计实施退化草原修复17.6万亩、休耕种草7.23万亩,在湿地公园内修复湿地植被7380亩。通过科学种植碱蓬草、虎尾草、灰绿藜等植被,为“盐碱白”的察汗淖尔披上了绿装。秋后,成熟的碱蓬草逐渐变红,绵延数里,灿若锦霞,又如一片片“红海滩”,引来众多游客争相拍照。而这仅仅是近年来尚义县全力推动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
湿地生态是美好的,同样也是脆弱的。受干旱少雨、地表径流减少等因素影响,察汗淖尔湿地水面曾一度萎缩。2021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这里湖床变荒滩的情况日益受到尚义县委、县政府关注。该县站在讲政治、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坚决扛牢主体责任,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实策发力,统筹开展流域生态系统治理,推动察汗淖尔生态保护与修复。
为取得实效,尚义县坚持高位推动,组建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天然淖泊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发改局,成员不仅涵盖县水务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等7个部门,还将察汗淖尔流域所涉及的大营盘乡、大苏计乡、三工地镇等7个乡镇纳入进来,并成立县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中心,构建起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层级协同的工作体系。
“我们举全县之力,经过几年摸索,通过‘压、节、补、增、调’五大措施,让察汗淖尔湿地再次水润一方。”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龙说。
刘龙所说的“压”,就是地下水压采。自2019年实施治理以来,察汗淖尔流域内退减水浇地14.9万亩,其中距离湿地最近的大营盘乡的6.45万亩水浇地全部退减;“节”,就是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5年间,全县流域内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10.03万亩,可实现年节水约303万立方米;“补”,就是多渠道补水增水。通过实施大青沟永久河流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每年可增加入淖水量80万立方米。生态生活用水置换项目建成后,年可减少开采流域地下水180万立方米;“增”,就是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68次;“调”,就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县因地制宜推广“坝莜”“冀张燕”等抗旱高产优质作物,今年流域内种植莜麦突破11.6万亩。
“经过全县的努力,如今湿地水面面积已由2020年的1.93平方公里增加到了33.3平方公里,为近20年来最大值。”刘龙说。
同下“一盘棋”守护湿地美
不久前,为彻底摸清察汗淖尔健康状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牧科所受冀蒙两地委托,综合采用现场取样、遥感和无人机调查等多种方法,开展湖泊水面面积、岸带自然状况、水质优劣程度、浮游植物、水鸟等多个指标现场调查,首次为察汗淖尔全域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为下一步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有力抓手。
作为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察汗淖尔湿地意义非凡。察汗淖尔位于尚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交界处,约三分之一在尚义县境内,三分之二在商都县境内。只有打破行政区划,上下游“一盘棋”协同推进,跨界河湖水环境才能实现持续向好。为此,几年来,尚义县积极与商都县协作对接,围绕6方面20项协作内容,组建生态保护、地下水压采、旱作雨养、气象服务、林草湿地5个联合专项工作组,建立了常态化信息共享、生态保护协作、重点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共同推动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形成区域联动、齐抓共管、同向发力的大格局。
随着察汗淖尔环湖带状分布现象日渐清晰,这里已成为宝贵的盐生草甸植被资源库,也成为了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科研教学、科普宣传的理想场所。“目前,我们与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和修复研究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都有合作,正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共同绘就湿地壮美画卷。”刘龙说。
相关推荐: